第14版:幼儿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孩子,父亲不能缺位
□ 本报记者 宋 鸽 综合报道

  父亲节之际,关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根据《今日美国》的民意调查,71%的美国人认为做父亲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角色,同时,有64%的美国人认为做母亲是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角色。80%的美国人认为孩子成长在一个有父母亲的家庭非常重要。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父亲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育儿中的重要角色,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近日,《上海市中小学生分学段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庭中承担家庭教育主要职责的母亲占62.4%,而父亲仅占30.6%,在平常负责与学校联系的角色中,父亲仅占27.1%。

  心理咨询师非比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营中的故事。训练营里的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拿来一个新买的笔盒,笔盒是蓝色的,图案却是公主。一般蓝色被多数人认为是“男孩色”,不过这个蓝色铅笔盒的公主图案,又显示了女性化的特点。这是因为笔盒是妈妈买的,尽管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男性,但依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去角色化。

  这个男孩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妈妈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承担家庭责任、照顾孩子。爸爸的“甩手”,造成妈妈同时要肩负着“妈妈”和“爸爸”的角色,而劳碌辛苦的妈妈在生活中并没有受到爸爸的影响,意识不到“男性是什么”,导致心里虽然知道该买个“男孩色”的笔盒,潜意识却忍不住选了自己倾向的女性化图案,习惯性地把自己的审美放进孩子的教育。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父亲认为照顾孩子是母亲的事,借口忙于事业,极少陪伴孩子——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育儿观念所致。育儿路上,父亲在哪里?

  育儿不只是母亲的事

  新浪育儿频道的一项调查显示,94.4%的妈妈认为,孩子3岁前爸爸的陪伴很重要。55.6%的夫妻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在育儿道路上,妈妈天然地想要投入更多精力,甚至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孩子的到来,是人生的一次重生与改变。新世纪的妈妈们,大多有着自己独立的事业,充实的交际圈,在她们看来,育儿已经不再是女人特有的责任,爸爸的参与显得愈发重要。然而对于工作压力很大的爸爸们来说,妈妈们的要求有时候显得“太多了”。“每天都很辛苦工作,但是回到家,妻子还要唠叨一些孩子的琐事,对孩子各种无谓的担忧。”一位新爸爸抱怨地说道。

  “父亲参与促进中心”(Promotion Center for Father Involvement,简称PCFI)是致力于提高中国家庭父亲参与质量的非营利性机构。该中心总干事温志刚认为,鼓励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应从妈妈的支持入手。他对大约300个家庭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每个家庭的妈妈几乎都对爸爸存在或多或少的抱怨、不满、分歧和期待。我也认识一些事业很成功,育儿也做得非常好的爸爸,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和妻子的沟通非常好,家庭关系非常和谐。父亲参与不是爸爸一个人的事,而是夫妻双方都需要改变的事。在中国,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从妈妈入手,鼓励妈妈先做一些改变还是比较现实可行的。”

  “爸爸参与亲子互动,对于一些人来讲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需要学习、实践和磨合。这时,妈妈要尽量协助爸爸参与,如帮助爸爸表达出他没有表达的情感,提醒他注意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孩子支持等。妈妈就像一座桥梁,逐步把丈夫引领进孩子的生活中来,连接起父子(女)爱的纽带,一起建立健康的亲子互动。”非比说。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介绍,一些研究者认为,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甚至成人以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学者们把儿童的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

  在欧洲,一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父亲享受3年不带薪育儿期来支持父子(女)互动。德国工业在世界领先,但父亲们只从早七点半至下午四五点钟工作,大部分人不是与朋友同事聚会,而是回到家中同妻小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亲密的家庭关系可见一斑。

  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并且每周的休息日,以色列父亲都会和孩子单独谈心,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瑞典政府更将“对男性进行家长角色训练”作为研究热点。瑞典的父亲们13个月的亲子假是全世界最多的。他们喜欢自己带孩子,不主张找帮手,在家时会做很多家务,从换尿布到洗澡洗衣服,样样都能干。既带孩子又干家务,还不影响自己的嗜好,可谓“全能爸爸”。

  “在非比菁菁少年成长营中,父亲介入多的男孩表现出男子气,勇敢坚韧;而妈妈带得多的男孩却表现得有女性化倾向,喜欢女孩特征用品,如蝴蝶结……女孩在与爸爸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男人,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由此建立未来与男性相处的行为模式。”非比介绍道,“一旦父亲角色缺位,母亲的影响就会被放大,孩子也就由此失去了学习感受男性豁达、乐观、勇敢、坚毅等品质的机会,更没有机会练习与男性接触,甚至影响到未来婚姻家庭的和谐美满。”

  让更多父亲参与进来

  尽管父教相对缺乏,然而我们却欣喜地发现,爸爸们在育儿道路上显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东子——《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发现,父亲参与亲子教育讲座的比例在缓慢提升。这些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积极参与亲子活动的父亲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阅历丰富,在亲子教育问题上,他们往往比妻子更能理性分析,合理对待。

  王人平——新浪育儿名博,作为一名“榜样父亲”,他擅长内省。他认为育儿即育己,孩子是成人的镜子,“用心教养自己的孩子,也是给了自己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陪孩子长大的过程,本身就是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

  PCFI联合社会力量促进家庭及社会环境对父亲参与的支持,倡导父亲们积极参与育儿过程,提升父亲参与力,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曾经,温志刚也是一位“甩手”老爸。2008年,创业遇到瓶颈期。家里请的保姆要走了,妻子上班,需要有个人做饭接送孩子。“正巧都赶上了,那我就试试呗。”就这样,温志刚成了一位全职奶爸。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带孩子也不是管好吃穿玩就够了,刚开始与女儿独处时,温志刚发现,女儿对自己精心设计的游戏根本不感兴趣。没有互动,时间过得简直慢极了。于是温志刚开始读书查资料,在学习过程中,他也认识了一些跟他一样全职在家的奶爸们。随着跟女儿之间关系的改善,温志刚渐渐摸到了一些育儿的门道。同时,他也觉得,父亲的参与太重要了,于是,他萌发了成立一个促进中国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公益组织,希望能够推动更多父亲参与进来,改善更多家庭的父教现状。

  “我们希望通过好爸爸家庭计划的推广实施,帮助妈妈们给予对父亲参与的支持,鼓励爸爸们参加有积极体验的育儿实践(如亲子阅读、活动游戏、社会实践等),启发爸爸们观念上的改变(如意识到父亲参与的作用与深远影响、父亲参与的时机与不同角色、父亲参与的质量与影响因素等),引发爸爸们做到行为上的改善(如注重夫妻关系、改善亲子关系、完善自我行为、修正育儿方法、调整育儿内容等),实现爸爸们参与质量的提高。”温志刚说,“我们尤其希望帮助那些忙碌的爸爸们做到内外一致地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努力和孩子建立起良师益友型的亲子关系;虽然陪伴时间少但全身心投入;虽然参与时间少但注重发挥父亲的关键性作用;虽然育儿时间少但注重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如果不能增加参与时间,那就提高参与质量吧!”这是PCFI目前倡导的理念。

  “第一次当选总统时,奥巴马说竞选中有一件事他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几天前听米歇尔演说,她谈到做总统的丈夫,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想想身边那些天天嚷着没时间陪孩子的父亲,比奥巴马忙很多吗?”王人平的一条微博引发了众多讨论。  

  忙不是理由。“不管这位父亲多忙,他应该学会对孩子表达爱。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褒奖,父亲做起来很容易,但对孩子来说却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关注。”孙云晓说。

  “如果父亲们实在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至少应该学会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去获得育儿的积极体验。”温志刚建议。

  没有参与,就没有教育。不管方式如何,爸爸们,请先参与进来,牵起孩子的手,告诉他(她):“我爱你”。

  (感谢心理咨询师非比对本文的支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育孩子,父亲不能缺位
无标题
幼教信息
父爱带给孩子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