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学理念不能承受之“痛”
□ 沈曙虹

  价值观是学校最基本、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学校的价值观需要通过文字化的理念呈现,没有理念的学校是不存在的。然而理念的“有”绝不等于“优”,若仅满足于有而不力求优,这样的理念自然会削弱价值观在学校内外的传播效果和认同程度,更难以起到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

  纵观国内中小学的办学理念,虽不乏准确精当、令人过目难忘的,但仍有相当多的理念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这些理念精神力的彰显。择其要者,有这样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大而无当。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员创造并共享的核心价值,是一整套指引办学方向和方法的概念和观念体系。这个界定本身已表明,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应是高度校本化、个性化的。但事实上,不少学校却把时代的共性主张拿来当成了个性追求,表面上不错,实则笼统空泛,使人们对学校价值观的理解难以聚焦。如将“以人为本”当成办学理念,要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要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或者“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种理念其实是在说“普通话”,因为以人为本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时代的共性要求,是所有学校办学理念不言而喻的大前提。我们的理念只有用“方言”来表达,即阐明如何基于本校的独特思考来做到以人为本,才是真正有效。对办学理念而言,外延越大,越具有概括性,往往越不适合学校的独特性。

  没有个性。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不少学校的理念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提法不是从学校自身的历史传承和校本追求出发,缺乏鲜明特征。我曾统计过国内120多所学校的校风、校训,结果用“创新”一词的超过了60%,用“勤奋”一词的超过了50%,“严谨”、“团结”等也属于高频词。校训雷同现象严重,一是缘于单一的管理模式,学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校训表现为对时代流行语的盲目追随;另一方面,缘于一些学校缺乏对自身传统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目前国内一些学校的办学定位尚不清晰,使得校训的制定倾向于人云亦云。这样的理念很难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同,有些甚至成为校园中可有可无的“摆设”。

  缺乏统整。办学理念作为一个体系,绝不是各个条目在各自划定的边界内的简单拼合,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但在现实中,理念表述散乱拼凑的情况十分常见。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某校的办学理念。

  校训:博爱,博学,博雅。学校精神:严谨,求实,团结,进取。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负责。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校风:治学严谨,学习扎实,生活丰富,文明充盈。教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学风:诚,勤,恒,悟。

  以上表述,如果拆开来孤立地看,或许感觉还不错,但如果置于一体进行整合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理念在内容上缺少红线贯穿引领,在语言风格上也缺少内在统整性。没有主线、没有灵魂的理念,将难以有效承担起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的使命,也必然难以形成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偏概全。办学理念是着眼于学校全局而非局部的战略建构,但在现实中,用战术思维代替战略思维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常会看到许多把特色项目过度拔高的办学理念,如一些棋类特色学校,要么声称“学棋做人,励志明德”,要么表示“以棋立德、以棋促学、以棋养能”。我们不能简单判断这些说法有错,问题在于用特色建设的理念取代了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忽略了学校“以学为主”的根本任务,颠倒了“道”与“器”的地位。还有一种常见现象,就是动辄“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或“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我们且不论在学校里到底应该“学生第一”还是“教师第一”,但如今,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理念理应成为办学者的基本共识和追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绝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条件、工具、手段,教师发展本身也是办学的目的。教师发展的理念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中缺位,这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呢?

  纸上谈兵。办学理念只有践行才有生命力,理念提出的目的也在于运用。部分学校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提炼和设计办学理念,而仅仅热衷于引经据典,诸如“厚德载物”、“止于至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上善若水”之类,片面追求办学理念内涵如何深、品位如何高,结果却成了样子货,没有实际引领作用。甚至还有学校言行相悖,如理念上谈的是“和”,实践中却主张竞争思维。

  凡此种种,皆是办学理念不能承受之“痛”。要想这些痛不再出现,我们的办学者或策划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俯下身去,真正研究学校,研究教师,研究学生,这样想出来的、写出来的办学理念才不会是空中楼阁。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办学理念不能承受之“痛”
教育本质再讨论
好的管理
是有温度的
少儿茶艺的教育内涵
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策略
校长领导力提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