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母语的朝圣者
——读《煮字为药》有感
□ 林大伟

  我不是教徒,但每当看到那些朝着心目中的圣地匍匐而行的身影,就异常感动和震撼。他们双手合十,俯下身子,用身体丈量那漫长得没有尽头的朝圣之路;手心厚厚的老茧与脸上平静的表情,书写着他们对信仰的虔诚和对梦想的坚守。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那些固执地坚守着母语阵地,用语言和文字温暖心灵、烛照思想的人,同样心怀敬意。文学博士、台湾师大国文系教师徐国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新作《煮字为药》,就是他浓得化不开的母语情结的体现。

  就像真正的朝圣者一样,徐国能始终怀揣梦想前行,用自己学习中文、运用中文的感性体验启发读者,用精致的语言、敏锐的洞察、精警的思辨、潜藏的幽默诱惑读者,点燃他们对中文的热情。

  徐国能的母语朝圣之旅,最大的特点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与生活在台湾的人们相比,就文化的传承而言,我们拥有更多心理上的优越感。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根植于祖国大陆的。踮起脚尖,我们甚至能望见先圣们远去的背影。但是,如果我们收起所谓的优越感,就会发现台湾人更加珍爱传统。比如,台湾的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文的比例比我们高;中考、大学指考(大学指定科目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语文试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也多于大陆。

  徐国能的“回归传统”,让没有见过他的人误以为他“是位洞悉人情、饱经世事的老头儿”,见过他的人说他“青春的外表里藏着苍老的灵魂”。他自己也承认“旧时代的一些文静雍容,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与无可言喻的吸引力”;他固执地偏爱传统文化,“我始终以为传统文化所陶冶的性格,必然更加温良与谦厚,更加让人信赖”;他为文言文辩护,“文言文不是顽固的封建教条或死板的之乎者也,它包含了江上的清风、庙堂的忧国,有永恒的喟叹与高贵的追求在其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因为传统文化是汉语的根,是中文的源头,离开传统文化,汉语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徐国能朝圣之旅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世间百态的关注。语文教师要无限延伸自己的视野,因为仅仅用语文教材与教参去筑造语文教育的生命之塔,这样的建筑只能是豆腐渣工程,绝不能承受语文教育的生命之重。我们要关注文学的走向,关注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活色生香的众生相。生活,才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徐国能的关注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中文本身:如语文的内涵,汉字之美等。其二是与中文有涉的社会万象,徐国能用语文的视角去审视、用语文的触角去触碰,用语文的逻辑去分析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生动而又感性地诠释生活即语文的含义。如在《狱中诗》一文中,徐国能由萨达姆在囚室写诗谈起,列举了古今中外的“狱中诗”,在欣赏佳作的同时,也让读者对生命的挣扎与超拔感喟不已。

  徐国能朝圣之旅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对夹缝中生存的母语及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的忧虑。多年前,台湾作家白先勇就发出了“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呐喊,振聋发聩。外患主要来自英语的冲击,徐国能有感于台湾社会大搞“全民英检”活动,“要铺天盖地地筛检出不会说英文的,好好加以救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花钿委地的中文”。与外患相比,内忧更剧。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快餐文化的泛滥,浮华世风的熏染,对科技的盲目尊崇等,都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因此,他惋惜“传统的文化品位,只会渐渐成为薄暮中故国遗老的微吟轻喟”,感叹“这个时代的国文老师就像暗夜中的瓦灯,承接了庞大而辉煌的文化传统,但在无边的黑夜中那点微光究竟能照亮多无呢”。

  基于朝圣般的母语情结,徐国能常常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细沙簌簌流去,煮字为药治疗着我的无奈与寂寞”。看来,在文字高手那里,文学作品往往成为精神世界里的“诺亚方舟”,作家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捎带捞几个落水者。

  语文是我们的专业,也是我们的职业,不管从功利还是精神层面来说,它都应该成为我们向往的神山圣湖。让我们像徐国能一样,做一个母语的朝圣者,坚守着对母语的虔诚吧。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教育局教研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做一个母语的朝圣者
有一种心情,和岁月无关
人以食分
枕着书香,心亦安然
致安静的同学
准教师的教育故事(六)
百年不曾孤独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4
阳光教师
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