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自然万物一起拓展生命
□ 王怀玉

  博物学启蒙课程尚处于边探索边实施的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难免存在诸多不完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也曾因如何架构课程内容而迷茫,但学生们高昂的兴趣和日益显现出的对外界细腻的感知,让我坚定了信念,也逐渐明确了课程建构的理念,即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主题性学习,以点燃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这样一种阶段性课程内容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跳跃性。

  根据我的预想,下一轮课程实施中,我将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年级段课程序列,按年级段细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同时细化课程实施策略,逐步形成稳定的特色课程。

  课程将从一年级开始,贯至六年级。在低年段开设“美丽眼睛”“幸福耳朵”“多味嗅嗅”等感受性启蒙课程,让学生从小养成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的习惯,最直观地感知自然多方面的美,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在“美丽眼睛”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熟知的自然现象,比如一片叶子从发芽、生长到枯黄的变迁,一朵花从花蕾、花苞、花开到花谢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独有的美。用耳朵聆听自然界的交响乐,用鼻子接触自然的味道,用手触摸不同的叶子、花瓣以及树皮的纹路……

  到中年级学段,将带领学生们学习更加系统的植物分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大量识记不同科属植物的关键性特征,初步感知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课程内容设置按植物科属分类展开:先从整体上介绍,再按季节选择几种代表性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写自然笔记。点面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分辨不同种类的植物。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逐渐明白一些“科”的基本特征。学生掌握了科属植物的基本特征之后,从四年级开始,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规划:比如一年内真正认识100种植物,知道它所在的“科”;两年内认识300种植物,加深对各个“科”的印象;三年内认识500至600种植物,尝试根据一些植物的关键特征进行分类。五年级的课程在继续认识植物的同时,开始侧重认识常见的鸟类和昆虫等动物,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出的各种生存策略,进而感受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在课程实施策略上,高年级课程以主题研究和拓展学习等方式交叉进行,观察与探究、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在拓展学生博物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聚焦式深入探究的能力。重点让学生“深入”走进某个自然对象,进行连续探究,比如可以让学生饲养小动物或亲自栽培某种植物,从各个角度长期仔细观察、思考。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学元素,拟以节气为主线,辅以诗文诵读及经典画作赏析,从《山海经》《诗经》等经典读物中精选部分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再相机渗透中外博物学家的博物情怀故事欣赏。此类拓展性人物传记、名人轶事的阅读和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科技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让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博物情怀中的内心抚慰、世事洞明。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探索不同年级学生观察后的记录方式。自然笔记是一个可以贯穿各年级段的基本记录方式,但相关要求有别。低年级学生侧重于记录看到了什么,笔触可以粗糙或写意;高年级学生在记录观察所得的同时,还要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体验,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所观察事物的理解,对生命的洞察。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通过摄影、录像等基本形式,将画面和文字结合起来,既丰富了观察素材,又培养了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观察记录大自然的能力。在交流环节,学生们通过童话、故事或小说等方式,分享基本常识,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写作素材和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总之,完善博物学启蒙课程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各年级课程细化了,才有可能站在生命的哲学高度去引导学生走近自然。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有“戏”,学生是主角
剧本从课本中生发
为什么美国中小学重视戏剧教育
建立7个戏剧工作室
与自然万物一起拓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