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细做精
方显教育本色
□ 杨 恭

  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抓住深化教育改革的契机,才能在社会不断变化、挑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营造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面对教育管理中的“经验型、随意性、碎片化”问题,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打破陈规陋习,抓住深化教育改革的契机,协调好六大关系,才能在社会不断变化、挑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营造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政策与执行。基层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厘清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站在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高度审视教育,领会教育政策的精神和实质,关注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避免“歪嘴和尚念错经”的现象。同时,严于修身,恪尽职守,大胆创新,把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现代人才作为使命,形成一方教育新气象。

  学校与社区。如今,学校不再是社区中的“象牙塔”,而是越来越广泛地与社区产生着密切联系。当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时,学校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学校、课堂和书本,而是要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开放的教育体系。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走出学校、融入社区,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让学校与社区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与环境。

  管理与用人。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是用好人,教育管理也不例外,基层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允许后退或出现差错,教育管理者只有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让学生成长的步伐不断向前。

  工作与荣誉。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发挥自身才能获得成就感,进而保持愉悦的心情,快乐生活,而荣誉只是潜心工作带来的副产品。理解这一点后,教育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让荣誉与工作相匹配,而不是“两张皮”;让荣誉名副其实,让教育工作者崇尚荣誉,将荣誉作为动力,而不是唯一的奋斗目标。

  质量与评价。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这与人们的素养有关,但也与教育系统长期坚持“唯分数第一”的理念有关。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精神成长、陶冶情操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教育质量。打破这一固有观念,首先需要教育内部进行转型,走出检查知识技能的小路,走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大路;打破唯学业成绩评价师生、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局面,从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办学质量、教育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教育管理者建立家庭、社区等共同参与的教育评价制度,构建以学论教、以研论校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让教育真正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育。

  过程与结果。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工作者要深知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常识,不随波逐流,科学谋划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更不能为了升学率而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将教育做细、做精,方能彰显教育本色。

  (作者系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局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让法律为民办教育发展护航
做细做精
方显教育本色
参与运动快乐多
洛阳:足球进校彰显教育价值
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