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天民发现了教育新大陆”“圣陶在给孩子们发教育桃花源的门票”“圣陶让教育回归到了‘道’上”……这是前不久,一位专家考察河南省汝阳县圣陶学校后发出的感慨。
解密王天民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办学是干什么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儒张载的生命境界。

  “责任是自己的,利益是大家的,财富是社会的。”“不把中国教育从西方文化轨道拉回中华文明,我死不瞑目。”这是年逾古稀的王天民的生命境界。

  其中,王天民说的前一句是自己的家训,他的老伴、儿子、儿媳,甚至孙子、孙女,都耳熟能详。后一句是3月4日他为来访者作报告时,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当时,记者正好坐在会场的角落里,随着他这句充满真情与能量的洛阳话传入耳朵,记者的胸口发热,眼泪夺眶而出。现场伴随的还有来自广东、江西等8个省份的近400名校长、局长持续而热烈的掌声。

  王天民从10年前创办学校开始,一直“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规划学校发展”。在他看来,西方教育讲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教育讲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最注重做人,“我们需要学习西方,但不能丢掉自己的根。”王天民说。

  “回归自然,回归传统,以道为本,与时俱进”,是王天民名片上的一段话,也是圣陶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

  圣陶教育对中华传统的回归,不是在读经、穿汉服等表面上,而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王天民的爷爷是个秀才,也是私塾先生,擅长中医,他的父亲也上过私塾,教过“洋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王天民自幼读经。他小时候曾问父亲:孔子学生72贤,精通六艺,但《论语》中怎么没有讲孔子是如何教弟子学习六艺的?父亲郑重地告诉他:孔子教弟子,主要是传道,六艺是术,都是学生自己学的。圣陶学校“知识靠学生自学”“无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正来源于此。

  不仅如此,圣陶学校“单科独进”的理念,同样来源于中华传统。“古人学《道德经》时,一般不同时学《论语》,学一本是一本,这就叫单科独进。”王天民解释说。

  “别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王天民注重传道,最注重教学生做人,这同样是中国教育的传统。

  去年,圣陶学校初中部几个班级的学生曾专题讨论过钓鱼岛问题,“一旦战事爆发,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先奔赴战场,再告知父母”。对此,王天民很欣慰,“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做国家、民族需要的事”。

  格局决定心胸,境界决定待遇。虽然66岁才开始办学,王天民却有着滚烫的雄心与梦想:3年洛阳一流,5年河南一流,10年叫响全国,13年走向国际。许多人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王天民丝毫不为所动,他虽然对外非常低调,但对内格外高调。“我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正在创造人间奇迹,我们正在书写教育神话”。从办学之日起,王天民就带领全校师生每天温习这句话。现在,已经没有师生认为这是空话了。

  讲不完的故事

  王天民一生有“五不、三多”:不闲聊天、不逛商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感人故事多,读书多,干儿子、干女儿多。

  王天民的干儿子、干女儿有100多个,全部是他教过的学生。

  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去学校看望他的3个学生:尚小香、苗浩毅、李洁华。这3个学生已是天命之年,都在当地任教。但这3个学生里,有的仅是初中毕业或高一没读完就回家务农了。她们在家干农活时怀揣写作梦想,得知王天民善于写作,就去找他求助。王天民把她们作为班级的编外学生,经常让她们到学校、到自己的办公室学习,甚至有两三年,吃住都是在他的家里。当时,有许多人觉得女孩子都那么大了,经常在他家吃住不太合适,风言风语地说闲话,但王天民不为所动。

  李洁华讲了一个故事,王天民去洛阳进修的时候,她正在自学考试,当时有一门《教育心理学》的课,她因为穷,没钱买书,王天民就在洛阳借到这本书,硬是把《教育心理学》中的重点题目一题一题地抄给她。后来她通过自学考试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李洁华说,是王老师改变了她和家人的命运。

  今年春节后刚开学,漯河市的一位家长来圣陶学校考察,连续看了3天,然后找到王天民求助。原来,他15岁的儿子有一项特长,玩悠悠球获得过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还特别喜欢摄影、摄像,但学习成绩不太好。孩子受不了教师的讽刺、挖苦,辍学在家。

  面对这位父亲的求助,王天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的孩子对悠悠球感兴趣,又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有一技之长,总比沉迷网络、早恋强。他想在悠悠球方面做世界第一,多么了不起呀!做不到第一,做唯一。这正是我的理念。家长、教师所谓的没有处理好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根本怨不得孩子,得怨家长、怨教师、怨体制。这样的学生,圣陶学校求之不得。如果你的孩子在圣陶,我不仅不逼他学习,还会鼓励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会建议他创立一个社团,让他领着其他同学一起玩,如果他自己出去参加比赛,我还可以给他报销路费。”

  这位父亲把王天民的这段话录了下来,孩子听了这番话,决定参加完北京悠悠球比赛后,就来圣陶学习。

  几年前,一位40多岁的女士,带着北京特产来看王天民,并与他合影留念。原来,她身患癌症,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光。不远千里来找王天民的理由是:“你当过我一个学期的少先队辅导员,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临走时,这位女士也没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王天民,至今王天民也不知道她是谁。“教师真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这是王天民从教一生得出的结论。

  学生在他家吃住3年的故事、半夜翻山越岭家访的故事、自己外出吃饭陌生人买单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王天民的生命中太多太多,几本书也写不完。

  教坛鬼谷子

  有人说,王天民是教育界的鬼谷子。

  “听王天民一堂课,能让你终生难忘。”这是王天民的大学同学、汝州一中原校长刘善杰的评价。他举了当年王天民上历史课的事例。黄巢起义,攻入长安,退出长安,最后战死,这4个历史节点分别是公元875年、880年、883年、884年,很不好记忆。但王天民的记忆方法是:扒其屋(谐音记忆875),扒了8个窟窿(联想记忆880),扒屋人散了(记忆883),扒屋人死了(记忆884),说一遍就让学生终身难忘。

  当然,教坛鬼谷子绝不仅仅体现在术的层面,更多呈现在道的高度。“教师站在教室时,你不是一个人,而是‘道’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魂”。

  王天民年轻时,琴棋书画无不擅长,诗写得漂亮,豫剧唱得字正腔圆。但这些他都放弃了,他用生命守护教育这个“一”,“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

  做教育,王天民从来不争,因为不需要。他当年创造了诸多奇迹,某一年他教的一个班,考上中专的统招人数占全县的四分之一(那时候中专比高中更受重视,也更难考)。有一次全县学生作文竞赛,他教的一个班的学生包揽了前七名。

  退休后办学,王天民用10年时间让圣陶学校逐渐走向全国,这得益于他不按常理出牌。其他学校的课改一般是在教材体系、班级授课制的框架内,而他一开始就定位在框架外——打破教材体系、打破按年升级制、打破班级授课制。

  不仅如此,无教材、无教师、无作业、无预习、无笔记,开卷练、闭卷考,作业考试化,单科独进……圣陶学校的课改策略基本是独一无二的。25课时学完小学数学基本知识,20课时学完初中化学……圣陶的课改成果也是独具特色的。

  当前,圣陶“小学一班一师,初中一级一师,高中一校一师”的探索,更是颠覆了许多人既有的教育思维。

  不按常理出牌,光脚的才能战胜穿鞋的,按别人制定的规则行事,别人吃肉,你只能喝汤。这是王天民一生的信条。

  大教无痕

  “每天高强度地工作,除了睡觉,您是怎么休息的?”面对这一问题,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回答说:“换一张办公桌工作,就是我最好的休息。”

  76岁的王天民,每天的工作方式与稻盛和夫有异曲同工之处。每天早上五点半前起床,到教学楼外的黑板前,借着灯光抄题,这样的镜头定格在众多圣陶学子的心中,成了无形的教育资源;伴随着学生起床进教室,王天民已经开始逐个转班了,这个班上看看学生,那个班上问问情况,这个班上讲首小诗,那个班上解答学生的问题;他上午不是到班讲课(从幼儿班到高三,除了英语,各学科他都能教),就是接待来访者;中午从不休息,午饭后继续工作;晚上七点半至九点,是王天民雷打不动培训教师的时间,培训内容从学科知识到教材教法,从为人处世到国际形势,每天一般是一两个主题;师生休息后,他开始每天的必修课——读书、看报两个小时,晚上十一点半上床睡觉。

  这就是王天民的生命方式。即使是节假日也是如此,只不过少了上课而已。

  不仅如此,王天民自己一人按照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重建了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训练体系,为的是“解放教师”。

  “我就是为教育而生的,我这辈子从来不知道苦和累是什么滋味。有人说以苦为乐,对我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王天民笑呵呵地说,“我退休后没有用过医保卡,基本没有吃过药。”

  大道无痕,大教无痕。“教育应该是育教,育在先,教在后。校长要先育自己,再育教师。”“我教学一辈子,基本没给过学生答案。”“假如你真心认为孩子是老师,你一定会成功。”王天民认为,教出来的是知识,而学生学出来的才是智慧。教学生捕鱼的方法,不如直接向学生要鱼,逼着学生自己去求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被许多人奉为真理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三主方针”,王天民反问道:“这样的教师是不是真正的名师、高师?”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王天民说了3句话。第一句: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状态。第二句:教师要做唐三藏,学生要做孙悟空。第三句:越会教的越不会教,越不会教的越会教。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45=555555555

  这是王天民培训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粉丝”时,写的数学小游戏。他要求教师“不要教知识,要教智慧,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其中的密码”,“每天给予学生新的知识,小故事、小谜语、小笑话,每一天都给学生带来惊喜,让学生们高兴,把学生的笑声带入课堂”。

  正是因为这些智慧,王天民一接触学生,就很快能成为学生的偶像。“校长爷爷”是圣陶学生对王天民的亲切称呼。

  为什么王天民读不懂圣陶

  作为圣陶学校董事长、校长,王天民自己都读不懂圣陶?这是不是故弄玄虚?

  王天民的确读不懂他的教师。教师张棒棒生完孩子两个月就主动回到学校工作,教师陈俊丽生完儿子40多天就返校工作。女教师产后急着返校,王天民读不懂。因为在国家法定产假内,其收入丝毫不受影响。

  “我去你们班辅导吧?”张志标、王瑞娥、王豆豆、刘向帆……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给别的班上课,这是为什么?

  申丹老师让妈妈提前一天包好饺子,把班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里吃饺子。教师怎么如此爱学生?为什么学历最低、最不会教的教师,却是治理“乱班”的好手,其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却能全校领先?

  ……

  这些问题,王天民想不清楚。但他更想不清楚的是:圣陶学校不签到,不检查教案,不检查作业,基本没有什么约束,但“教师们工作比我这个校长还用心”,这究竟是为什么?

  “圣陶学校的教师为什么如此敬业?学校具体是怎么做的?”面对众多来访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王天民无法给出满意的回答。

  王天民更读不懂的是学生。“圣陶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对学习那么自觉、那么热爱?”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对教师放心,所以教师对学生放心。”王天民觉得自己这样回答有些“应付”,但究竟是怎么放心的,他自己都不太清楚。

  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来到圣陶高中部,校长、教师没有找这个学生私下谈过话,没人专门进行教育,不到一个月,学生却大变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小学二年级学生与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样学习初中数学,初中学生考不过小学学生,这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圣陶学校,学生几乎没有早恋现象;教师一周不进教室,而学生学习秩序照常;学校大门一直敞开着,而校内秩序照常。这背后究竟是什么?王天民说不清楚。

  王天民读不懂的还有他自己。为什么一辈子不知道苦和累是什么滋味?为什么不吃补品,16年没进过医院,没用过医保卡?为什么已经76岁了,记忆力没有任何衰退迹象。

  这些,王天民自己都读不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解密王天民
王天民的教育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