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 上一版3
2016年6月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段时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诗句引发了网友的续诗热潮,有人感慨“国人诗性未死”。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怎样读诗、写诗,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本期,我们采访了《诗刊》杂志常务副主编商震,与他一起步入诗的世界。
商震:诗人在寒夜最先清醒
□ 本报记者 金 锐

  诗是文字的旋律,是内心的澄澈,是远方的梦想。

  有人说,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为生活劳碌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份“诗人梦”。《诗刊》杂志创刊伊始,便承载着许多爱诗之人的梦想,帮助他们读诗、写诗、品诗,徜徉于诗的世界。

  初见《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时,他的外表、言谈都与我心中的诗人形象甚是相符——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留着一头颇具艺术气质的长发,说起话来真诚而率性,充满了感染力与冲击力。

  为什么要写诗?商震用一首自己的诗来回答:“我有洁癖/为了它/我用头上的帽子对付恶俗/用肉身来阻抗腌臜/还穿了几套会说假话的衣服//灵魂一直干净着/干净得孤单/寂寥//月明星亮的安静时/我请它喝茶/它一言不发,甚至有些委屈/我劝它:想开点儿/至少我用写诗陪着你呢。”

  在商震看来,诗人心中要有爱,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他甚至连《本草纲目》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草木有情,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有情的。”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首首诗歌流淌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虽然笔下写的是新诗,但商震坚信,新诗与古诗血脉相连,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谈到怎样写好新诗,商震表示“取法要高”,不能只把目光盯在新诗上,而是应该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

  “一首好诗的一切元素几乎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通过景物意象传递感情,这是中国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手法;‘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几个动词凝练传神,将少女心事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这便是文字的准确度与感染力。”商震说。

  诗,代表了梦想与远方,代表了热爱与坚守,代表了纯真与洁净,代表了生命与情感,代表了文化与精神。也许,许多人无法成为诗人,但并不妨碍他们有一颗诗的灵魂。

  屈平骚赋辉星辰,

  太白仙才银河泻。

  月华万古澈吟怀,

  有人披衣起长夜。

  ———————————————————————————————————

  中国教师报: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再到“五四”之后的新诗,诗歌的艺术不断发展。对于中国文化而言,诗歌意味着什么?

  商震: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诗经》,可以看作是孔子教学的课本,不过孔子开设的不是文学课,而是哲学课,《诗经》是用来传道的。《诗经》为中国诗人树立了“仁义礼智信”的榜样,诗人要热爱脚下的土地。之后,魏晋诗充满反抗,唐诗充满包容,两宋诗则充满文艺气质。诗歌的精神很复杂,但一定会与时代精神紧密相关。

  

  中国教师报:“五四”以来,新诗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有人认为,新诗创作应该汲取古诗的养分,也有人主张新诗应该与古诗“划清界限”,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商震:新诗的构成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外在形式,来源于对外国诗歌的翻译,抛开了许多古诗的限制,形成了现在自由体新诗的形式。另一部分则是思想,来源于中国诗歌特有的内在审美,在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并没有脱离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思想的交融,古诗和新诗的审美可能会有差异,但整个民族的审美仍然是有共性的。如果写新诗的人不读古诗、不懂古诗,是不可理解甚至是不可理喻的。

  

  中国教师报:从创作手法看,外国诗歌和中国古诗对新诗的影响有哪些?

  商震:新诗的脚步迈得很快,这与欧美诗歌关系很大。欧美诗歌给新诗创作带来了自由的空气,带来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法。有些欧美诗歌的形象是“我”,与其叙述的事物、事件、经历合为一体,只有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通、共振、共鸣,才能体会到诗歌的形象。但是,汉语诗歌那种内敛、饱满、丰富的意蕴,也让欧美诗人羡慕不已,新诗创作不应该剪断古诗的“脐带”。使用汉语的诗人是幸福的,因为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中国教师报:新诗的形式极为自由,有些作品甚至完全抛弃了韵律,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您认为应该怎样取舍?

  商震:韵律美并非中国诗歌所特有的,外国诗歌同样也讲韵律。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就是英文“格律诗”,也有行数、字数、韵律的要求。无论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无论是新诗还是古诗,诗歌的音乐性都没有改变,“对音乐负责”是诗歌的传统。新诗虽然没有格律诗的要求严格,但同样应该照顾韵律的优美与和谐。如果无法做到,说明诗人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用能力还有所欠缺。一首好诗一定要有内在的音乐潜流。

  

  中国教师报:除了韵律美,好诗的基本要素还有哪些?

  商震:我认为,好诗应该具备3个元素:情绪、判断、审美。一首诗应该真实地表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绪状态,要有诗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存环境、情感环境的判断,要告诉读者自己的审美追求。落在语言层面,诗人要拥有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再造能力,要用读者所熟知的文字生成诗意。诗意是诗的意境,而不是诗的意思。诗意就是“向远方”,代表诗人的生活方向、生活目标。语言是情绪表现的载体,语言掌握越熟练,情感传达也就越饱满。

  

  中国教师报:许多人心中都曾有过“诗人梦”,认为诗人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您认为应该怎样表达这种气质?

  商震:诗人的气质是敏感和创造,要在具有文化、生活、情感、美学意义的环境熏陶下慢慢成长,是一个在意识形态、精神追求等方面走在社会前列的群体。一个看不到明天、看不到道路方向的人,一定无法成为一个好诗人。诗人要看眼前、看脚下,但是更要看千里之外。诗人是冬天里最早获得温暖的人,是寒夜里最早清醒的人。我坚信,最先发现月圆月缺的,不是天文学家,而是诗人。

  

  中国教师报:从读诗到写诗,是将情感与生活付诸笔端,您觉得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商震:在初学写诗之时,一定要拒绝“伪抒情”,要努力让自己的文字充满力量。诗人应该对一些事物、一些情境作出“反常识”判断。当一个人对社会事物、情感世界拥有独特发现的时候,才算懂得创造。如果只在固有的、具有真理性的判断中寻找诗歌,那无疑只能成为平庸的、没有才气的诗人。诗人要懂得“生成自己”,“生成自己”不存在正确与错误,只要是饱满的、健康的,就足够了。

  

  中国教师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能不能谈谈您的经验和建议?

  商震:一个诗人必须博览群书,而且不能局限于诗歌类书籍,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生物……没有什么是可以拒绝的。诗人写的是生活、情感,每个人的生命有限,生活范围有限,所经历的情感体验也有限。读书就是让其他人替自己生活——读植物学就是在与花草树木对话,读地质学就是在与岩石、山脉、河流对话。读书是诗人成长、成熟的重要路径,仅靠感性认识,可以写出好诗,但不会持续写出好诗。任何人的感性都是有限的,终归要靠理性来支撑、来拓展。许多时候,诗人是借用他人的生活经验,唤醒自己的一些幻想、梦想、联想。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现在的生活太浮躁、太功利,越来越远离了诗的精神。那么,您认为在当前社会,诗歌的意义是什么?

  商震:不一定要写诗,但一定要读诗,要让眼中有诗、心中有诗。在实用主义甚嚣尘上之时,诗歌可以让人们获得一些文学的涵养、静美的心态、生存的智慧。诗人常常是一个寻求宁静、高远,甚而将生活愿景托付给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的人,他们用诗歌让人们相信,生活中任何地方、任何时节都有诗意。诗人的心里有一块常绿的土地,这块土地生产绿色的思想,爆发突破冰封雪盖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商震:诗人在寒夜最先清醒
漫 步
全国“高中新课改与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
摇曳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