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学校体育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明确改革体育课程设置等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对于学校来说,设计好课程频次、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才能撑起体育课程的底气,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
体育课,这样上才是改革趋势

  为什么要远离田径

  一节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直接牵动着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运动基础和体育价值观。按照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两课时。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不到70%。“这几年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的体育课,仍得不到课时保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表示。

  即便是开足课时的体育课,也可能出现“注水”现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实验小学校长沈斌坦言:“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基本都在超负荷工作,有时只能由班主任或从社会招聘教师代课,体育课容易变成活动课。”在他看来,保障体育课正常开设和运转的前提,是按照学校体育实际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并给予相应编制。

  如果以“开足开好”作为体育课的标尺,城市学校的情况要好于农村学校。而重要考试前的时段,则是普遍的“重灾区”。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认为,体育课不仅要在制度设计上常态化,关键是不能定位成“副课”。“以前的文件力度也很大,为什么作用不明显?主要在于执行政策规定不连贯,加大体育课的分量,文化课相应要适当做减法。”

  从“田径思维”转化到“球类思维”,被吴键视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德国曾做过实验,以球类活动、球类游戏吸引孩子参与锻炼,建立快乐运动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国际田联都倡导青少年远离‘枯燥的田径’,在世界各地推行少儿趣味田径,我们的体育课也应该多样化,除了基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不会无所适从。”吴键说。

  沈斌做过比较,美国中小学大多数班级不超过25人,而宁波中小学每班45人至50人。不同的国情,意味着体育课无法照搬国外,只能进行本土化探索。目前,浙江省在体育教材上有一些创新,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是游戏化教学,三、四年级教单个动作,到五、六年级再通过比赛强化;高中阶段则采取模块制教学,全年级打通,按体育项目分班,让学生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上自由选择。

  “变脸”体育课程

  “我们现在每周有一节体育课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像‘鲤鱼跳龙门’、多人竞走、钻木洞、抽陀螺等,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提高了。”北京香山小学的体育教师齐超说。

  前几天,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举行校运动会,校园一片沸腾!与多数学校的运动会不同,他们举行的是“全员运动会”:改革传统运动项目,创新团队类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运动员。最特别的是,比赛场到处可见“软式棒垒球”身影,软垒棒素质操、跑垒争先、垒棒风火轮……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软式棒垒球是一项刚刚兴起的新项目,被半山实验小学引入后“落地生根”,风靡校园。

  秉承身体第一的理念,半山实验小学不断丰富体育课程,使运动成为一件让人期待和快乐的事。具有校本特色的软式棒垒球课程,从2011年开展至今,班班有队伍、人人皆能打。2014年,学校被中国垒球协会授予“中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

  刚开始,学校先在社团小范围内开展活动,学生很喜欢,一年多之后才正式设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列入全校体育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普及软式棒垒球,改建场地、增加配备,师资力量也不断增强,专职体育教师相继拿到软垒C级、B级教练证。同时,学校完善评价机制,举行基本功过关测试,开展亲子嘉年华、班级联赛等活动,形成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懂术语,班班有队伍”的校园软式棒垒球运动氛围。借助软式棒垒球平台,半山实验小学学生也开始走出校门,不断开阔视野。

  在半山实验小学校园内,除了软式棒垒球外,体育课程的改变还有许多。全员运动会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对运动项目的调整和创新,在竞技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和合作性。运动会也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将全校学生分成两队,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都是啦啦队。社区、家长、学生、教师一起参与,传递给孩子们运动是终身的、运动是全民的健康理念。

  学校也对体育大课间做了改革。“以往以体测项目为主比较单一,现在我们把大课间设计为多个版本,如晴天和雨天系列,天冷和天热系列。”体育教师饶龙飞自豪地说,“冬天有《功夫熊猫》的排舞,雨天有手指操训练等。”此外,学校体育组面向学生开展“你还想玩什么项目”征集活动。随后,学生喜欢的风火轮、飞盘、陀螺、高跷等项目被引入校园,大课间成为人人都喜欢的活动时间。

  学校的体育作业也很有特色,比如每次长假,体育组都会布置一项作业:学一项你喜欢的体育技能。开学时,学生带着技能返校,骑自行车、滑轮滑、抖空竹,中午时间的校园,成为学生展示体育项目的专场,每个学生都很有成就感。

  兴趣体育不可一刀切

  今年6月,在苏州的一些校园将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学生排好队,戴着头盔、系着安全绳、握着绳索,在教练的指导下奋力攀爬大树。这不是为了玩耍,而是一项体育课的内容。据了解,苏州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正在培训教练,将由他们指导学生爬树。爬树爬得好,有可能被计入学期成绩。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针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专项调查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小胖墩、豆芽菜体形的学生比比皆是;中小学生近视眼比例更是高达53.3%;半数以上学生每天锻炼少于1小时。苏州市的一些学校将开设爬树课,体现增强学生体质、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善意。曾几何时,爬树、掏鸟窝、捞鱼摸虾、粘知了是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今的孩子离这样的玩耍越来越远。然而,爬树毕竟不是一项十分安全的体育项目,也并非每个人都喜欢攀登爬高。有网友提出:“不如买一套攀岩设备让学生练习,这个更安全,攀爬树木万一枝断很危险,同时又破坏树木。”

  其实,在美国至少有1000所学校开设攀树课程。2012年,攀树运动课程率先在厦门大学开课,60名大一新生成为首批学员。攀树这样的运动对锻炼四肢协调能力、专注力都有很大帮助。作为一门兴趣课程,让愿意参加这种户外拓展训练的孩子学习,当然安全保障不能忽视。但是,兴趣要变为课程,表现被计入成绩,就大可不必了,毕竟每一个学生性格兴趣、身体素质各有差异,爬树这样的项目并不适合每个人。

  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校园生活不妨再丰富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尝试不妨再多些,同时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可以再少些,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都熠熠生辉。

  ▲▲ 据《人民日报》、《杭州日报》、《山西日报》综合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体育课,这样上才是改革趋势
“博约”读书吧
一节实践活动课中的语文学科素养
征 稿
向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