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高效课堂的教育奥秘(三)
李 平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李平:第一对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对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三对关系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三对关系中,人与人关系中的第一个“人”还有两种解释:第一,这个人是外人;第二,这个人是自己。

    杜金山:由此出发,三对关系如果从内、外来分,“外”有两对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客体关系)、外人与自己的关系(主体间关系);“内”有两对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心智关系(理智与情感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心性关系(体和用的关系)。

    人与外面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受教主体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人与自己的关系,归根结底回答了教育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那个化育入心、转知成智的过程,那个明心见性、转凡成圣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李平:只有从这样的认知出发,才有可能找到对教育最根本问题追问的正确答案。而在高效课堂出现之前,第一,我们大多认为教育的性质只取决于教育的内容;第二,我们往往认为教育的效率只取决于教的技巧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不够全面,甚至是肤浅和错误的。

    杜金山:当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时,目标和途径都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就外在而言,教育就是人对人的相互影响,教育的性质必然取决于主体间关系的性质;教育的效率,则必然取决于主体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就内在而言,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必然是通过处理人与自己的关系实现的。在这种内部关系中,显然不能用平等主体的概念加以描述了,只能用“体”和“用”的关系来描述。在“体”和“用”的关系中,他们不是平等的,也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不平等的、多向复杂的。

    李平:过去,我们把东西方教育简单地归结为外铄的和内生,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只有把外铄和内生真正结合、贯通起来,才有可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杜金山:从这一段比较艰涩难懂的话里出来,我们继续讨论一下“关系”。其实,许多年以来,我们不仅是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更严重的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更无法理解这些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意义。即使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主客体关系和主体间关系,我们往往也颠倒了轻重,模糊了繁简。

    比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空间、时间分远近,也可以根据情分大小分疏远。一般性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没法比,而在家庭成员的诸多关系中,最紧密、最持久的关系莫过于夫妻关系——古人把夫妻关系视为五伦之首,因为这是阴阳关系,是三生万物的根性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看看周围:多少人在朋友间肆意妄行,家庭里随心而欲,夫妻生活中率性而为,但他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却往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其实,最重要、最复杂的主体间关系肯定不在社会层面的关系中,因为在这个层面,第一,你的选择并不是重大选择。第二,在这个层面,并没有谁会真正在乎“你”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你对他们的影响和左右是极其有限的,在这个层面,所有人都可以相对轻松地说,离开你地球照样转。第三,在这个层面,规律性很强,规律是普遍性的,是相对好理解、好把握的。

    李平:但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一,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这些老天注定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就算是夫妻关系可以打破再次选择,但成本也应该是所有后天关系中最高的。第二,在家庭关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密切性,谁都不可以被替代,谁都不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轻松说出“离开你地球照样转”。第三,当父母、做夫妻、做兄弟姐妹,只要是人,都在做,但会不会做,做得好不好可就难说了。

    杜金山:其实,这个看似人人都会的角色,是人一生中最陌生的角色,人与父母相处的道理,夫妻相处的秘方,教育孩子的方略,在这里面对的都是特殊情况,没有一样是可以照搬、照抄、照用的,个性到天下独一份,你必须完全独立地研究和思考,形成独一份的理论和实践技术,还未必能够做到真好。

    李平:根据前面的分析,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呈现出这样的规律:距那个“自己”越近,关系越重要、越复杂,由此推定,最复杂的关系其实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在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中,心、性关系又是所有关系的根本和源头,因为“自性”才是真正的“我”(自己)啊。

    杜金山:中国人的家庭质量不够高,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正相关的提高,我想,分不清关系的远近亲疏,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无意中颠倒了黑白、模糊了繁简,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平:这样看来,普遍重视外求而忽视了内求就是颠倒了轻重。花大力气寻求物质世界的真相,却忽视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就是模糊了繁简。由于这种颠倒和模糊,导致了人在处理主客体关系和主体间关系时,也往往迷失了方向,颠倒了黑白。

    杜金山:高效课堂一再强调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师生关系,二是同学关系。因为这里既有决定教育性质的东西,也有决定教育效率的东西。从教育的性质出发,可以看出当前的应试教育与国家课改要求的大相径庭,在这个意义上,升学率再高,即使垄断了某地的北大、清华指标,也与国家课改的追求无关;从教育的效率出发,我们就可以选择一条道路,既能够在升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用绿色升学率战胜血色升学率,也可以实现对国家课改意义的真正追求。

    李平:如果这样看教育,我不仅会感觉更通透了,而且我知道想做好的教育应该从哪里入手,想做高效率的教育应该怎样办了。关系——越来越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