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课堂走访”改变了什么
□李志欣

    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校长经常走进教室听课。但是,校长们听课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评价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等,而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有些校长则把听课作为评价教师的手段,常引起教师的反感。

    绝大多数校长都是昔日的教学高手,一般情况下,只要听10-15分钟就基本能知道任课教师的水平。然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把课堂关注的重点已转移到学生身上,校长听课也必须适应这一新理念,改革听课的方式、方法。同时,校长听课必须体现自己的职责,搞清楚教师们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什么。

    课堂学习走访是校长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以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走进课堂的校长,要寻找教学实践及学习结果的可观察证据,该过程提供的数据及信息用于反思和对话,以及改善学生学习的决策。

    课堂学习走访是非评价性的,它将学校所持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计划,与发生在课堂和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变化联系起来,是校长进行教学管理、领导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校长通过拉近管理者与课堂的距离,进而促使学校产生真正变化的重要一步。在我看来,课堂学习走访只需5-15分钟,校长边走边看,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在学什么、做什么。

    在这个微妙变化的背后,是校长教学观念的转变。校长可以利用在课堂获取的信息安排本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决定如何给教师提供教学支持。

    校长可以制订一个每天走访三节课的计划,一节课可分为3-5个时段。按开始、结束和中间阶段搜集案例,并及时写出反思或随笔与教师交流对话。在教师群体中创设一个相互信任、互助学习的环境,倡导教师之间的教学观察,使大家对教学有一定的共识。

    当然,要让课堂学习走访发挥作用,还需要校长有耐心、能坚持,以平等的姿态与教师对话,真诚交流,虚心学习;不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与自己专业不同的学科要点,避免以偏概全。

    以下短文是我在课堂走访中采集的案例:

    周二走访了七年级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高老师的课十分注重诱思探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善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她从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注重课堂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思维敏捷。虽然仅观察了短短的10分钟,却让我领略了她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精彩场面。但感觉有点遗憾的是,学生“合唱”较多,这样容易掩盖一些细节性问题,使部分学生精力容易放松,滥竽充数。

    ……

    我在三次课堂走访中都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学生的举手问题。于是,我在三节课上持续关注了学生的举手情况。一节是低年级的数学课,一个学生从教师的第一个问题开始就积极地举手,并且举手时是倾斜着身子站起,很迫切的样子。课堂进行到15分钟,他举了8次手,但他没有被教师点名发过言。

    后面的语文、数学都是高年级的课,是同一个班,我观察了同一个学生。语文课上,他举了6次手,没有被点到;数学课上,虽然教师设计的提问比较多,但是可能有点难,他举了5次手,没有被点到……

    我将课堂走访案例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坦诚地交给教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们都把我的随笔收藏起来,并表示很受感动。这种评课方式打破了以前讲课者与评课者对立的尴尬局面。校长处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真实地描述课堂上的学生与教师,发现问题,挖掘闪光点,写出感悟,并与教师交流,从而使教师自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