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观点

    办有选择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指出:如果一种教育是不能选择的,一切都是既定的、唯一的、一统的,这可谈不上是现代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要可选择,学校就需要有足够的丰富多样性,有足够的办学自主权和自由度,社会有足够的包容性,同时政府有足够的监管能力和保障机制,保证优胜劣汰而非劣币驱逐良币,学生可以有个性的、自由的充分发展。从外部关系来说,可选择的教育是一种权利,是一种规则,是一种创新机制,需要有效工具。从内部关系来说,要实现选择的权利,要增加选择的机会,促进学校丰富多样;要允许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要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要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家要有“工匠精神”

    河北省教科所研究者抱朴在《教育实践与研究》撰文指出: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处于基层学校的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拥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家,以自身高度的人文修养、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健全完美的人格力量,引领、帮助和教化每一个学生。有了众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家,就会使学校让所有就读其中的儿童、少年、青年学生心潮激荡、精神抖擞地走进校园,感受到学校里的那种神圣、魅力和诗意。他们在这里专注学习、茁壮成长,为日后带着满腹经纶、踏实学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幸福度日、认真做人奠定基础。

    塑造教育家精神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王翠等在《教育评论》撰文强调:教育家是教育领域杰出的代表,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热爱教育的真挚情感、开明包容的教育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等特质。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可以塑造教师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铸造教师迎难而上的意志。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塑造自身,过上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生活。即用教育家的悲悯情怀,塑造教师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用教育家热爱教育的真挚情感,坚定教育信仰;用教育家开明包容的教育态度,点燃教师的学习热情;用教育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铸造教师迎难而上的意志。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