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有效教研策略谈
□ 韩 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可见,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时有开展,但是否都有效?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是有效的?怎样才能使教研活动有效?这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有效教研需备条件

    教研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教”指教育教学,“研”指研究。第二,根据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教研就是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教研。所以,教研活动要从问题出发,解决参与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疑惑。为此,我认为有效教研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有效教研应该是有场景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教研活动应该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真实的教研场景,激发教师交流热情,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教研应该是有拓展的。现在,许多教研活动之间缺少深入性、系统性、拓展性,浅尝辄止。因此,教研活动中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要有“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精神。让教研活动成为参与者深入解剖问题的场所,让教研主题具有深入性、系统性、拓展性,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让教研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

    有效教研应该是有创新的。现在的教研活动形式普遍都是组织者讲或者是请专家讲,尤其是某些所谓的“大专家”,缺乏操作性,不接地气。再加上活动现场缺少双边和多边交流互动,一方面导致现场参与者“人在曹营心在汉”,或在下面小声讨论自己的问题,或埋头看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反映专家讲座理论性太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距甚远。所以,有效教研应该是以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为基础开展的研修活动。

    扎实教研重视策略

    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形成合力。学校要从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改进教师参与方式上下功夫,切勿将校本培训变为强制性学习。

    教研活动层次要立体化。学校工作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学校的研究活动应该分为“1+N”个层次:“1”是指全校性教研,“N”是指诸如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部门教研、教学类教研、课题类教研、论文类教研等层次。

    全校性教研是学校层面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的通识性教研活动;学科教研是学科层面开展的教研活动;跨学科教研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教研活动;部门教研是指诸如德育、教务、信息、后勤等职能部门开展的非教学类研究活动;教学类教研、课题类教研、论文类教研是分类别开展的专题性模块化教研活动。每个层次的教研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确保教研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让参与者在活动中成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和操作者。

    教研活动主题要问题化。问题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方法产生的根源。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掌握了最主要、最宝贵的问题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来自于教学常规、管理常规、教学技能、教学反思、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所以,问题的多样化就意味着教研活动的主题也要多样化,如教学类教研,可以以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动研究等为主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遇到的实际困难。

    特色教研主题多样

    学校教研活动是由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共同构成的。不同学科和类型的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来自于参与者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多样性意味着教研活动的主题丰富多彩。

    比如,既有专家学者、名师、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丰富理论素养,又有一线教师的读书交流会、外出跟岗研修心得交流报告会,交流思想,智慧碰撞;既有现场观摩名师教学案例,又有同课异构,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教、研、学”三位一体。

    再比如,高中政治学科作业有效性的反思,教师可以以学科模块的形式进行作业实例点评,是否有分层作业?哪些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哪些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高一、高二的作业该怎样布置才是有效的?有效作业和低效作业的区别在哪里?可想而知,针对教师实际教学问题展开讨论的研究将更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实现新评价的当下,凭经验、凭感觉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不具备科研意识、不掌握科研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教师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教育理论,才会有兴趣去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