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0日 星期三
规划到点 自评当先
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高质量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是促进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事实上,仍有许多学校存在重规划制定、轻规划评价的现象。由于前后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上一轮规划的完成情况是下一轮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和逻辑起点,上一轮实施的成败得失是下一轮规划的有益启迪和重要借鉴,所以,学校自评应当成为联系新旧规划的桥梁纽带,从“要我评”走向“我要评”。

    自评是按照学校安全工作、德育工作、办学特色、文化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育质量、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办学条件、教育研究及社区评价等领域,一一展开盘点。须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相结合。

    自评是对绩效的自我评判,需要变笼统为确证。目标大家提,责任大家担,事情大家做,绩效大家评。绩效评价贵在实事求是,帮助形成“现在处在哪里”的基本判断。按各项规划目标的完成程度,分为达成、基本达成、没有达成三类情况,并打出自评分,切忌模棱两可。

    自评是对问题的自我剖析,要变肤浅为深刻。冷静分析目标未达成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所定规划不接地气。由于对校情摸不透,对现行政策、制度的效力估计不足,在目标设定上过于理想化或平庸化,没有贴近最近发展区,导致有的规划显得前瞻有余、务实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感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到头来发现成果寥寥;相反,有的学校目光短视,不敢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挑战性目标,致使一轮规划到期,学校几乎在原地踏步。二是执行乏力,知行不一。许多校长有办名校的追求和理念,却没有追赶名校的行动。表现在缺乏再想一步的思维方式、再走一步的工作方式,既没有把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具体化,也没有以课程的形式给予落实,既没有对好创意深入跟进、形成品牌,也没有及时、彻底解决问题,致使先进的办学理念停留于思想启蒙或小步探索之中,远没有落地生根。

    自评是对教师的自我教育,要变自说自话为开门纳谏。有了初评报告,并不是自评的结束。初评的质量如何需要接受多方评价。让学生把学校的初评报告带给家长,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在校园网公示初评报告,接受教师的评议;把初评报告送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受领导和专家的督导。在收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并定稿,最后由教代会审议通过。这样,规划制定得怎么样,执行得怎么样,由过去校长自说自话变成现在教师说了算、家长说了算、学生说了算、专家说了算。更为重要的是,让自评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自评,让教职工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制定规划的主体,更是执行规划的主体,享受学校发展成果的主体,增强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一体化、同步化的认同感。

    自评是对经验的自我提炼,要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经验是可贵的,对于解决同一环境条件下的问题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毕竟属于个性化、局部性的认识,缺少理性和深层次思考,因而对实践没有多少指导价值,只有经过抽象、概括、凝练,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才能成为行动指南。坚持问题课题化、经验概念化,以课题为引领,超越实践、超越经验,带动学校工作的深化、具体化和科学化,提升办学品质。

    自评是对未来发展的自我期许,要变应景之作为行动指南。经多方评价、凝聚民智的自评报告,不可束之高阁,任何时候切不可忘记自评的目的和初衷是发挥其效用。以上一轮规划的自评为基点,登高望远,自我扬弃,遵循规律,汲取教训,提振精气神,制定并实施好下一轮规划,实现学校发展再出发。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