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提升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
罗之勇 韦 芳

    针对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弱化问题,广西河池学院在传统办学经验基础上采取搭建训练平台、建构教育共同体、开展第二课堂等方式,有效提升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

    搭建训练平台

    为了让师范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积极投入,建设舞蹈室、美术室、远程互动教室、微格教室、三笔字学训考教室、普通话测试室、语音室等师范生技能实训平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学校及时建立微信实习工场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与实习生交流,实习生每周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每月撰写专题教学反思,按时上传平台,实习带队教师则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及时评阅指导。初步统计,每个师范生在中小学、幼儿园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大约撰写25篇左右的教学反思。微信实习工场平台的搭建,有利于师范生及时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从而积累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有利于师范生写作能力、反思能力的提高,为师范生“一专多能”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保障。

    建构教育共同体

    为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院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共赢、共谋发展。近年来,学院聘任了比例不低于20%的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为兼职教师,形成高校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校内导师在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着重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活动、学术活动方面指导师范生。校外导师采用跟师学艺制,将师范生置身于中小学教学情境之中,让他们跟着实践导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与中小学生交流、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让他们在认知冲突、思维碰撞、行为跟进与改进等专业反思中,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内化,并在“知、行”反复转化的新情境中,提升个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师范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三方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目前,学院积极探索“U-S”共同体(大学与小学合作)双导师制下的“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实践教学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学院在充分挖掘河池市、宜州市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的基础上,聘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内外中小学名师和一批特级教师为师范生上示范课及专题讲座。在示范课上,师范生积累和习得许多优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些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河池学院与7所基地学校建成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与5所基地校建成远程互动教室。在高校教师的智力支持下,基地小学1名教师代表河池市参加2016年广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1名教师参加由中国写作学会在河池市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

    开展第二课堂

    在正常教学活动之余,河池学院师范专业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竞赛促练、社团培训、交流推广等方式,助推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托“未来教师杯”系列活动,打造师范专业活动品牌。学院开展教学设计、说课、上课比赛,如三笔字大赛、绘画比赛、演讲比赛、十大歌手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夯实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注重社团建设,学院共有61个学生社团,50%以上学生都参加了学生社团。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自治区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区级优秀社团。

    学院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以“培育一流学生社团、打造精品校园文化”为目标,每年5月推出“社团风景线”优秀学生社团展示活动,为社团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成长的文化空间。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师范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从学院毕业的师范生,实践能力强、教法灵活、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为今后成为能力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作者均系广西河池学院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