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
冯振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育人作用。从2008年起,曲阜师范大学开始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核心课程为主干,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位于孔子故里,学校拥有山东省中国史“一流学科”、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等,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建校伊始,学校力求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将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近年来,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重要指示精神下,认真挖掘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先后开出的“孔子与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必修)、“孔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导读”核心课程(必修)为主干,以“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儒家经典与儒家文化”“孔门弟子”等拓展课程(选修)为辅翼,并部分实现了在线网络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孔子与儒家文化”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早在2010年已经列入全校校本课程。由泰山学者领衔、多位长期从事孔子与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教材《孔子与儒家文化》,体系完备、简洁明了、深入浅出。2017年学校将“孔子与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加以整合,开出“孔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导读”两门全新的核心课程,紧抓儒家文化的精髓和主要内容,重新组织教学章节,旨在打造一流精品核心课程。

    此外,课程体系以拓展课程为辅翼,针对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开设随意性大、教材质量不高、教学内容枯燥匮乏等问题,学校组织专家学者精选课程、精制教材,立足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兼顾诸子百家、古典文学、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使课程逻辑条理清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与核心课程共同形成高质量的传统文化课程模块。此外,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坚持优化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先后推出“孔子与《论语》”“生活中的儒家文化”等在线课程,以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多学校、多校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克服“两张皮”现象,形成高校思政教育新格局

    学校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作用,以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招标项目“儒家优秀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牵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课程系统和教学内容中,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增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积极开展“儒学与马列‘双经典’研读”系列活动,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讲清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同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于传统文化教育全过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开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全新局面,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格局。

    以孔子儒学为主体性元素,整体设计校园文化

    自建校以来,历代曲园人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坚持树孔颜型范,承春秋学统,畅海岱情怀,传洙泗遗风。近年来,曲园师生更是紧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以孔子儒学为主体性元素,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推出一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做好“以优秀文化铸魂、为人生之路奠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凸显“孔子文化月”“孔子大讲堂”“洙泗讲堂”等知名校园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其中,“孔子文化月”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学校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许多智慧。

    紧密配合课程教学内容,推出“国学经典诵读”“国学沙龙”“传统礼仪研修”“大学生成人礼”“国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行的“传统礼仪研修”“释菜礼(开学祭先师)”“孔子文化使者授旗”仪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心理内化力,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美德融入现实生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

    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在办好传统的传播平台《齐鲁学刊》孔儒专栏、《孔子文化》内刊、“中华孔子网站”同时,推出“孔子教我做君子”微信公众号、“孔子与《论语》教学”课程QQ交流群、洙泗读书会QQ交流群等,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

    变“外铄”为“内发”,构建文化实践教育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依靠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涵养高尚道德,塑造理想人格。基于此,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变“外铄”为主为“内发”为主,切实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

    组织学生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国学小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志愿活动及“十大孝心学子”等评选活动,践行美德,陶冶情操。2016年暑期,曲阜师范大学11位志愿者组成的“国学小课堂”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学小课堂”的课程安排以孔子“九思”思想为主线,采用志愿者国学授课和大学生村官励志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思路,将宣传传统文化与关爱留守儿童完美结合。同时,为丰富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营造和谐乡风,实践队员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营造和谐乡风”系列晚会,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和谐乡村乡风建设贡献力量。

    组织学生开展“明德故事进社区”“儒家文化齐鲁行”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活动,传递温情,大弘儒风。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表演成为现代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非遗普查”“文化名村名镇调查”“家风家史调研”等项目,让学生对话历史,感悟传承;鼓励学生参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各类竞赛,深刻领悟中华传统,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社会实践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程融入高校育人各环节的做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80个项目和个人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所高校对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加以借鉴,40余所高校前来考察学习。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