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写得工整”的背后……
冯 妮

    师者一言,既可以温润心灵,也可能风化情感。所以,智慧的班主任总是善于从平淡中挖掘精彩,从细微中找寻契机,用鼓励的方式激荡起每个童稚生命成长的力量。

    马尔科姆·达尔科夫是一位成功的广告营销专业作家,但他一直都记得几十年前,那个改变了他人生的细节——那时,达尔科夫极为内向、胆怯,几乎没什么朋友,对什么事都缺乏信心。他的老师露丝·布劳奇让他们阅读《杀死一只知更鸟》后,要求大家续写故事。他早已不记得当时的分数,但却难以忘记老师留下的评语:“写得不错!”从那时开始,达尔科夫开始走上了写作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老师当年那四个令人鼓舞的字,他肯定不会成为作家。

    “写得不错”这简短的几个字,居然就这样改写了一个学生的命运。细细品咂,我觉得主要原因或许就在于,这句富有温度的话语所包含的肯定和鼓励,悄然间已幻化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滋养了成长中的心灵。

    但我认为,凡事皆有度。“度”不及,则无关痛痒,难以触动心灵;“度”过头,便有了假大虚空之嫌,难以令人信服,甚至会演变成猝不及防的伤害。

    几年前,班上一个孩子每次交上来的作业都凌乱潦草,无论我和科任教师如何批评纠正,始终未见好转。某日,一番“密谋”后,在家长的全程监控下,孩子的书写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写下评语——“这次作业写得真工整”,并大张旗鼓地张贴到“优秀作业展示栏”上。看着孩子有些激动的小脸,我还暗自得意:幸好创造了这样的机会鼓励他。

    没想到,课间学生围上来参观时,一个女生无忌的童言脱口而出:“就这么歪歪扭扭的也能算工整?大家都写得比他好,还没能上展示栏呢!”孩子原本满脸的激动欢快瞬间走了形,转身刹那,我看见了他滑落脸庞的泪……

    那次意外,一直令我耿耿于怀。为学生创造改变的契机、找寻向上的动力,我错了吗?没有,这是每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会选择的。一语道破真相,进而愤愤不平的女生错了吗?也没有,这恰是一个孩子最真实客观的表达。我想,错的是我的鼓励失了度、少了真,自然也就没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后来的教育生活中,我依然愿意鼓励孩子,给他们一些成长的阳光,依然会创造一些机会,给他们心灵成长的力量。只是,那份鼓励与肯定中,已经多了许多审慎的思考。我会说:“你能写得更漂亮”“你离上榜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会在目光对视时悄悄地伸出大拇指,制造出只有我和某个孩子才懂的小秘密;我还会借别人的嘴说话,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心里对他的认可……在那份审慎中,我成熟着,孩子们进步着。

    适当的认可,拂去的是心头的迷雾,展现的是拔节的旋律;失当的赞许,就如同埋下一粒或干瘪或发霉的种子,难以吐出希望的芽叶,甚至还有可能腐化了一片心灵之土。让鼓励温而有度,成长的土地上一定会绽红吐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