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漫谈贾代儒
张晓冰

    贾代儒是贾府义学里的老师,出场不多,但很有意思。

    明清时期的教师,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官学中的教师;二是书院中的教师,既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三是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比如武馆、算学等;四是塾师,尽管明清时期官学已经很普遍,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贾代儒就是这样的一个塾师。

    我国古代的教师职业极不稳定,人们选择教书工作,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谋生手段。明清时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一般是通往科举路上的儒学生员,即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过关而继续学习的学生,或称“秀才”。贾代儒是一个一生都没有在科举场上有过成绩的人,因而其社会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贾代儒检查宝玉读书,宝玉读到“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老大无成”时,就感到失言,担心再说下去会伤先生的自尊。《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做塾师40多年,虽然满腹经纶,但却累试不中,最后一次乡试已经65岁。郑板桥也是从26岁开始设塾授徒,一边教书一边复习,到40岁时才中举入仕,脱离塾馆。

    古代教师的另一种来源是因各种原因而退离官场体制的旧官员,有的是被贬谪,有的是回家侍奉父母,有的是年老体弱,有的是看破官场而回乡从教。《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是这样一类塾师,他先是中了进士升为知府,由于不懂潜规则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了一本,革职罢官。罢官之后,贾雨村先是在甄家为甄宝玉当塾师,因其祖母“溺爱不明”“侮师责子”而辞职,后来被苏州巡盐御史林如海请去家中坐馆,成了林黛玉的老师。

    许多塾师的教学方法并不得体,家长的选择标准也很“粗暴”,从《红楼梦》中贾政的一段话即可得知:“老辈子不肯请外头的先生,只在本家择出有年纪再有点学问的请来掌家塾。如今儒大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得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于颟顸了事。”可见,家长择师的标准并不是人品和水平,而是看能不能镇得住孩子。

    《红楼梦》没有写贾代儒是怎么教学的,但从他对孙子贾瑞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知道,他不是一个懂教育的好老师。《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被王熙凤的相思局折腾一夜回家后,贾代儒并没有把情况搞清楚,也不考虑孙子的身体状况,而是严厉处罚。“贾瑞直冻了一夜,今又遭了苦打,且饿着肚子,跪在风地里读文章,其苦万状。”这简直近乎没有人性了。

    《红楼梦》没有直接写贾代儒的报酬,只是从侧面反映了他家生活的窘迫。贾府的家塾属于义学性质,对穷人是不收费的,贾代儒的报酬实际上由宁荣二府支付,学生中富贵家庭也有给报酬的。秦邦业“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薜蟠也“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但没有说具体的数目,只知道后来贾瑞病重要吃人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贾代儒这种情况也基本能够代表明清时期大部分塾师的收入水平。

    关于明清时期塾师的社会地位,可以用郑板桥在考取功名后的一首自嘲诗当作总结:

    教馆本来是下流,

    傍人门户渡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

    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

    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作青云步,

    遮却当年一半羞。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