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观点

    重新认识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2017年第11期《教育研究》撰文强调: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人怀疑学校会消亡,教师会失业。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中明确指出:数字技术不会取代教师,因为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教师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学习。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以往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学习情况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教育是未来的事业,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的教师也必须作出改变,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201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他自己?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异化为用“邻居家”的孩子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盲从。因此,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是当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当然,学校评价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许多学校依然将关注点放在分数、作业和搞训练上,校外的培训和补习机构又没有摆正自身定位,未能做到与学校差异化发展,未能充分发挥其素质教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优势。这些都是当前教育中必须破解的难题。我们一定要形成好的教育生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需求。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要在承认孩子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鼓励孩子将自身价值和潜能充分挖掘,做到“真正发现孩子”。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