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30日 星期三
评论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本报评论员

    自《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印发以来,教师教育的春天可谓真正来临。继日前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师德培训活动启动以来,广东、湖北等地也先后举行了名师名校长工程的相关活动。

    在这些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旨归的教师教育行动中,一个鲜明的价值导向,就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智慧、教育方案的重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当下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中国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淀和改革探索,在经历了吸收和借鉴的必经阶段后,以越来越显著的发展成就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也使得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独特价值。

    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决定了,要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不能一味靠外来经验的输入,必须扎根中国的土壤,找到一条本土化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同样地,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视中国教育改革经验的总结梳理和理论升华。这是提升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

    在日前举行的荆楚教育名家教书育人研讨会上,32位优秀教师、校长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实践,正是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教师、校长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解决方案。就像该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所言,这既是为全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的“湖北方案”,也是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教育改革“中国方案”的一部分。

    这次研讨会上,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在谈及他倡导的“新自然教育”时特别强调,理想的教育和学校应该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他认为,教育应回归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把丢掉的“好东西”“老规矩”捡回来。

    这是令人欣喜的教育文化自觉与价值自觉。中国教育当然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吸纳一切优秀国际教育成果;但同时,从教育理论界到教育实践界,重新审视中国独特的教育发展经验、寻找中国教育改革的本土价值,进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践方案与理论成果,无疑是正当其时。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