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众嘉宾在“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热议师德
师德就是“敬业爱生”
本报记者 康 丽

    日前,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主题论坛在敬德书院举行。

    谈到“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就需要回到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看来,“言传身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思想。要做到“言传身教”,就需要弘扬教师光明正大的品行。“身为教师,更重要的不在于教书,而在于明人伦。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认识到教书育人的关系,捍卫教师职业应有的尊严和声誉,提高教师的道德境界。”吴颍惠说。

    “为师立德树人,首要是明德修身、立身立学,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学顾问李方认为,“言传身教”能够焕发出巨大的育人力量,这就是以德育德的实践智慧在学生中形成的最直接的情感沟通、最具体的行为养成。

    提起师德,就不得不提到师德面临的诸多困境。“师德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需要全方位考虑教师的地位、作用,今天的教师面临着双重困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说。

    在郭华看来,教师面临的困境来自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既要与成年人打交道,又要与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学生打交道。这是两类不同的群体,但社会通常以教师要做榜样为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当然是不对等的,我们对教师有更多的要求,但缺乏对教师相应的保护。我们今天谈师德,既要对教师提要求,更要保护教师。全社会都要创造条件,给教师一定的空间。教师也是人,也有压力,也需要成长,只谈单向的师德不正常。”郭华说。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宋萑也认为,师德问题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专业能力有关。“师德要从一日一行的日常过程中养成,于言行中体现一种规范、一种要求、一种养成”。他建议,要在全社会养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营造新的共同体氛围,如此才可能让教师在个人发展、道德养成上走得更好。

    “师德是美好人性+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用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程翔、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校长耿洁的讲述让与会者感受到一线教师践行师德的精彩故事。

    “师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鼓励学生一辈子,也可以毁了学生的一辈子。”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强调说,“师德简单来说就是4个字——‘敬业爱生’。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之心,要了解并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