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师说新语
做教师的准则和修为
崔其升

    21年前,在杜郎口中学面临被撤并的时候,我被任命为杜郎口中学校长。杜郎口中学21年的不懈改革,给了我许多启示。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改成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最要紧的是做教师的准则和修为。

    准则和修为之一:要有“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做教育就是做自己。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背课文,教师自己得先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从而带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课前就要写好范文,待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之后,教师展示自己的范文,让学生欣赏点评。无论是行为举止、为人处世,还是做学问,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和表率,否则,己所不欲,还如何去“施与人”呢?

    准则和修为之二:关注“人”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和发展人,但现在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错了位,一天到晚钻到书堆里,研究难题是什么、考点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醉心于这个题那个题,这个公式那个法则,却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最终导致教学改革推行不下去。问题出在哪里呢?这种以知识为导向、以知识为目的、以知识为抓手所谓的“改革”,从根本上走错了方向。教学改革必须关注人、聚焦人、研究人。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只有找准着力点,改革才不会偏离正轨,才能见实效。

    准则和修为之三:凝聚“气”

    课堂中的“气”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气”是气氛,是气场,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有人曾问我课堂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我说课堂的最高标准是感动,是生动,是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氛围。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情绪,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课堂如果达成了这样的“气场”,必是紧张有序、愉悦高效。“学成于振,而废于穷”。这个“振”就是振奋。我们一定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精气神,这既关乎当下课堂的效率,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今后对于学习的态度。

    准则和修为之四:追求“博”

    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其实,为人师者,无论所教的是什么学科,都应当成为一名“杂家”。教师除了深谙教育学,具备过硬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外,还应当在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领域有所涉猎,并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事实证明,教师只有爱阅读、爱思考、博学多才,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才能同学生建立更加和谐亲善的关系,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准则和修为之五:追求“精”

    我一直坚信,学生学不好在于学习表面化、肤浅化,学得粗糙。我曾经对我校政史地学科主任说:你们政史地学科课堂,什么时候把材料分析得比语文学科细致、深刻、到位,你们的课堂就是优秀的。学生要能够把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经历、高潮、结局、意义全都把握,研究事物的本质,抓住线索找规律,依据结构找特点。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深入、深刻,要精细、精致。

    准则和修为之六:追求“能”

    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并应用。学知识是为了长智慧,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拓展能力、创作能力、应用能力等。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不断提升各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作者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