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课程观察·韩相福②
课程是变革学校最好的切入点

    日前,我到西部某县送教,对当地校长做了一份问卷,其中有一道选择题:您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44.67%的校长选择了“精细管理与学校管理艺术”,而对“课程建设”感兴趣的校长只有7.69%。

    校长们不以为然,“我们这里还没做课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太难管,我们希望学到好的管理办法。”校长们把引领学校发展的希望寄托在管理上,对学校育人的载体——课程,选择了集体漠视。

    殊不知漠视课程,学生会生活在文化荒漠,教师会沦为知识的搬运工,学校也会陷入同质化竞争,深化课改则会步入形式化歧途。

    若想改善这些问题,校长首先要改变的是学校课程。

    学校的运行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环,无论从课程、课堂、制度、文化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入手都足以变革一所学校,但最好的切入点是课程。

    以我们这所年轻学校的发展为例,“基于每一个小学生发展的‘i课程’构建与实施”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奖,靠的就是抓住了课程资源的优势,从提升教师的课程智慧入手,走出了一条新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做课程,才能找准学校的发展方向。研究课程,首先要研究的是课程标准。我们学校把对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研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定了“培养具有人性光辉和人生智慧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将育人目标具体化为“峡小学子八大品质”,细化为“峡小学子素养发展96条清单”,分化为“学科目标细目”,找到了一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做课程,才能构建起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载体。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将学科内、学科外、跨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打通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才能培育出有生命智慧的学生。我们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把国家课程整合成“i体育”“i语文”“i数学”“i英语”“i艺术”“i探索”等6个领域,开发了“太阳”“思路”等8个跨界的长线主题课程,赋予每个学生发展个性的平台。

    做课程,才能汇聚支撑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学校以课程能力论英雄,组建课程核心研究团队、课程审议委员会等组织,让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实践者、创造者、反思者和改进者,形成课程水平就是育人水平、课程能力就是育人能力的文化,促使教师迅速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教师只有站在课程高位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将学校建设成一个生态系统,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真正触及教育本质。做课程,是变革学校的最好捷径。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双语小学执行校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