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又到毕业季,学生即将迎来难忘的毕业课程,校园里最后的时光因此尤其耀眼。年复一年的创新毕业课程,是学校煞费苦心的事情。追求创新不是目的,好的毕业课程是站在学生立场,以学校文化为底色设计课程,让学生回味走过的校园生活,并帮助学生从容适应即将到来的人生新阶段。
最大限度发挥毕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夏淑玉

    6月,又一批经历了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迎来自己的毕业季。面对毕业季,除了落寞的离别和集体伤感、狂欢之外,我们还能给学生带来哪些值得回味的体验和感受?

    近年来,毕业课程在教育中的价值得到学校重视,毕业课程的内容、类型和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教师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重温往日学习生活、回味师生情谊。毕业是学生反思过往、展望未来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育人价值?

    “翻新”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是最传统也是最典型的毕业活动,校长演讲是典礼的重头戏,偶尔也会有一些校长讲“潮人潮语”,能配合学生的“花式合影”,但给学生一个不失庄重而又有意义的毕业典礼还远远不够,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毕业典礼策划。学校可以在固定程序之外让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新环节,让毕业典礼成为一件令人期待的事。

    比如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的毕业典礼由师生共同策划,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才艺展演、故事讲述、班牌交接、谢师礼、互赠礼物、毕业宣誓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同时也在各种仪式中学会感恩、学会告别,这与学校培养有人文底蕴的学生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

    不难看出,毕业典礼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延伸,植根于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生态之中,“翻新”毕业典礼不能想当然,而要遵循学校文化和办学传统,既给予学生仪式感,又让学体验到意义。

    主题活动搞起来

    毕业的学生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中学或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陌生的,因此生活体验应成为毕业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比如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中学校园、走进中学课堂,体验中学课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学长日”邀请往届毕业生录制“一日课程”微视频,用一对一的生生辅导,让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和生活。

    除了体验校园生活,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主题性实践探究活动,通过调查、参观、志愿活动、毕业旅行等方式走进社会,关注社会问题,亲近大自然,了解风土人文。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入手,走进行政机关、工地、街道、菜市场等开展社会调查、编写剧本,并以毕业展演等形式汇报成果;北京中关村一小以“My City”为主题,鼓励学生对北京的美食、名胜古迹、空气质量等开展调查,并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制作微剧目、展板和海报。

    临近毕业,学生即将离开生活许久的校园,分别时刻,校长、教师希望学生带走什么?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也是毕业课程的重要内容。贵州省遵义市龙家小学的植树活动,邀请师生共同种下象征母校精神和未来梦想的银杏树;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动员全体毕业生参与制作毕业纪念册活动,定格学生的校园生活。

    实施可以更丰富

    毕业季的学生面临升学,有对未来的迷茫、对升学考试的担忧、对选择的焦虑,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少学校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升学指导。比如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以“放飞梦想,成就自我”为主题举行生涯规划专题讲座,邀请毕业班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备考和专业选择;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则针对高三学生开展考前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和心理调适。

    升学考试过后是毕业生最轻松也最悠闲的时段,让学生走出教室的实践活动由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受到学生欢迎。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学带领学生开展“互助爬毕业墙”活动,让学生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增进情谊,也体会不放弃、不抛弃的拼搏精神;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等通过毕业旅行,让学生边走边看、边走边思,在旅行中共同生活,一起成长。

    毕业课程作为课程开发中一个新的关注点,其内容、形式仍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对于毕业课程设计的序列化、体系化也需要受到更多重视。但我们都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毕业课程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毕业课程的开发仍然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部分内容摘自《中国德育》《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