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呼琼霞

    看着武志红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我脑海中不由跳出一个疑问:家怎么会伤人呢?从小到大,家在我的心目中都是暖暖的:橘黄色的灯光,飘着香气的饭菜,盼归的家人……家一直是温暖和爱的代名词。家会伤人?这太让人费解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跟随作者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去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尽管有时候真相有些残酷。通过聆听作者娓娓道来的30多个心理咨询案例,感受到的“真相”触目惊心,但同时也似曾相识。

    关于溺爱:溺爱的根源在于爱自己。溺爱孩子是爱孩子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溺爱也是爱,只是方式不对罢了。而武志红却告诉大家另一个答案,溺爱孩子其实是爱“自己”,这种爱是为了满足“内在自我”的需求,而“现实中的我”明白这种需求是不合理的,所以把这种不合理的爱投射到孩子身上,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表达了对孩子的“爱”。从表象来看,溺爱似乎有一点伟大的意味: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另一个自己,给予过度的满足。

    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让孩子沉溺其中,以为什么都是“伸手可得”的。可是终有一天,当家长不能再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或是孩子的需求不再与家长的需求一致的时候,矛盾就爆发了。

    关于青春期:控制与反控制的角逐。武志红说:“压制孩子的自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容易犯的错误。”确实如此,控制孩子是我们做父母最常犯的错误,通常我们还以此为荣,与他人交流怎样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的经验。说者满是骄傲,听者虚心好学。

    中国的父母,从某些方面来说,应该是最伟大的,同时也是最委屈的。他们为孩子付出的最多,但是最终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这样的付出看起来可歌可泣,可其实质是让孩子完成父母的梦想,是对孩子人生的控制。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这种控制看起来非常有效,可等到孩子大了,有了独立的意识和反抗的能力,控制与反控制的角逐就拉开序幕了。

    关于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爱与分离是我们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既充满爱,也懂得分离。父母深爱孩子,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适时地将孩子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孩子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由扶到放的过程。道理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忙于工作、疏于陪伴,等孩子大了却想把孩子“拴”在身边,这样的后果是孩子小时候没有形成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又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掩卷沉思,正如武志红所说:“这也许是一本有用的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

    看着或是剑拔弩张的亲子对峙,或是时而苦口婆心、时而横眉冷对的父母,我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家是港湾,爱是退路,请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坚强的后盾,一个温暖的港湾:当孩子斗志昂扬的时候,鼓励他们扬帆远航,陪伴他们“在风中飞扬”;当孩子疲惫无力时,给予他们暖暖的怀抱,陪伴他们“在尘土里安详”。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