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重建德育的“常山路径”
徐良英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在使用好国家、地方德育教材的同时,以“知行合一、德业共树”的理念,延伸德育触角,创新德育课程。在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好五个“一”,走出了一条德育工作的“常山路径”。

    上好一堂课,筑牢德育“基础桩”

    2016年秋,常山县以“微课型、微故事、微互动”为主题的德育微课成为各学校的必修课,进入学生的课程表。

    德育微课以15分钟短课方式开展,每周3次,并通过德育微课教学评比、学生“微故事”、教学问卷调查等方式提高德育微课实效。相对于传统德育工作方式,德育微课切口小、时间短、形式灵活,改变了以往“形式单一、方式生硬、内容枯燥”等问题,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也切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同时,县教育局鼓励各学校、各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德育微课新载体。二都桥小学推出了“食堂微体验”活动,每周都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进学校食堂,亲身体验食堂的工作与生活;招贤镇溪上完小的学生进入村文化礼堂,通过参观学习、听故事,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编好一册书,激活德育“反应堆”

    2017年初,常山县小学、初中的全体师生收到了融入常山元素的《德育微课程》教材。该教材由县教育局组织专家和德育教师编写,共8册,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故事、讨论问题中接受教育,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实现入脑入心。

    教材以平安生活、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人格培养等内容,把600多个小故事采用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方式编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扣好一个点,升级德育“主引擎”

    2018年,衢州市提出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常山县教育局积极响应,开展“衢州有礼·常山孝善”活动,将“孝善教育”作为全县中小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

    常山县先后开展“与善同行”“孝行暖阳”“幸福爷爷·快乐奶奶”等系列活动。全县近3万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敬老孝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既播撒了孝老之心,又实践了孝老之行,牢牢守住孝老最高地。常山县第二中学捡知了壳为父亲治病的女孩被全国媒体关注,县教育局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深受好评。

    同时,常山县探索“互联网+”模式,通过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形成“诚信”“善良”“友爱”“感恩”“孝道”等系列篇章,宣传展示教育成果。招贤小学创新开展了“微电影”的“动态影像”呈现形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一张卷子》,在全国第十四届中小学校园影视节上获一等奖。

    串好一条线,奏响德育“主旋律”

    常山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县各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实施富含“常山元素”的德育课程体系。

    “党建+”课程。各中小学开展了“党员护旗手”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党员护旗手”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每个月第一周的“党员护旗手”已成为常山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精彩30分课程”。每一所学校都精心设计快乐课间30分钟,如城关中学课间精彩30分钟分为5个板块:一分钟军姿、跑操、扇子舞、齐诵少年中国说、大摆臂高抬腿退场,每一次出场、每一个动作都看到学生生命的跃动。

    “非遗”课程。“常山喝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常山县创新形式,让“非遗”走进校园。当“福也,福也,福也”唱起的时候,“好啊,好啊,好啊”应声响满操场,校园顿时欢悦起来。

    节日课程。以重大事件、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学生入学、入队、入团等活动为背景,开设“节日课程”。天马二小的“开学三招鲜”:“聪明一点、幸福一签、温情一送”开学课程,让学生回味满满。青石小学“开蒙礼”隆重而温馨……极富仪式感的节日课程,丰富了德育的内涵。

    练好一套拳,开启德育“助跑器”

    常山县教育局联合县体育局、县武术协会将武术学习与学校德育、体育融为一体,以武强魄、以武提智。

    面上普及。2016年7月,常山县在35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武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常山县武术协会自创了“柚乡拳”武术操,根据胡柚的生长过程改编而成,简单易学,便于推广。“柚乡拳”教练到各校进行专业指导,帮助体育教师提升武术技能。县教育局还广泛开展武德武礼教育,将“未曾学艺先学礼”贯彻始终。

    点上创特。依托“武术进校园”活动,结合县域特色,常山县天马一小、第一小学、新昌乡中心小学分别建成了武当太乙拳、洪氏斋公拳、猷辂拳传承基地,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

    (作者系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