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为什么新加坡能从一众教育大国脱颖而出,屡屡在PISA中表现优异?为什么一个东南亚小国被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本文以新加坡教师发展路线、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和培训制度为例,分析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因素。
新加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张秋旭 编译

    新加坡以其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享誉全球。长期以来,新加坡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等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中的表现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从世界各国对教师专业化促进与发展看,新加坡被誉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三足鼎立

    •评估帮助教师选择发展方向

    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教师职业发展路线已经成为新加坡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从教师的不同兴趣、志向和专长入手,用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如图)应对教师的不同才华、能力和志向,为教师创造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一条发展路径是教师路线。喜欢工作的教师可以依据这条发展路线,按照高级教师、教师带头人、特级教师、首席特级教师这样的顺序依次晋升。教育部对这类教师的评估重点是考察他们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方面、掌握学科知识方面、创意教学方面以及协调合作方面的潜能。

    第二条发展路径是领导路线,给予有一定领导才能的教师获得学校领导或者教育部官员的机会。沿着这一路线发展,初任教师可以成为学科主管、部门主管、副校长、校长、校群督导、主管、部门主任、教育总主管,这条路线主要是考察教师在三个关键能力和两种核心能力的成绩。三个关键能力包括领袖才能、人事管理和行为管理,两种核心能力包括教学才能和个人素质。

    第三条发展路径是高级专家路线,这给学术性较强的教师提供了努力方向。按这一路径发展,初任教师将来可以成为一级高级专家、二级高级专家、专家带头人、主要专家,最终成为首席专家,这条路线主要考察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这样的专家最后大多到国立教育学院工作,成为教师培养研究者。

    新任教师从踏入教学岗位开始就面临着这三种不同的方向选择。为了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教育部会为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潜能评估,再结合教师自身的意愿灵活选择未来的晋升路径。另外,晋升直接与工资挂钩,晋升一个级别,工资直接进入高一级档次,以此类推直至退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明晰自己事业发展的目标,选择其中任何一条路线。新加坡政府通过这种分轨化层级晋升制度的激励、刺激,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明确方向。

    •课程促进教师“五项特质”发展

    2012年5月31日,新加坡教育部在第六届全国教师大会上推出全新的教师成长模式(Teacher Growth Model,简称 TGM)。TGM是一种旨在鼓励教师专注于继续学习、掌握自己专业成长和个人幸福的发展模式。为从多方面反映教师工作的性质,TGM列出了21世纪新加坡教师需要具备的五项特质:伦理型教育者、称职的专业者、协作型学习者、变革型领导者、社区建造者。伦理型教育者要求21世纪的教师具有“道德眼光”,教师必须坚守高水平的伦理原则或行为标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能够与他人合作建立一种道德氛围;称职的专业者要求教师具有领导、关心、鼓舞人心的品质,具备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强大的教学能力;协作型学习者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与专业领域的同事、专家对话,能够与其他教师一起面对专业领域的难题和挑战,能够成为团队成员的良师益友,也能够帮助其他教学组织成员提高教学能力;变革型领导者要求教师能够领导和激励同人反思和革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社区的建造者要求教师能够处理好本土和全球化之间观念的变化。

    在教师发展课程设计上,TGM 分别针对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开设不同课程,比如职前主要包括三类课程,即实践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式多样且学习方式灵活,从体验式学习到反思式学习,可以在专题讨论小组的模式下进行,也可以在导师的督导下进行,以满足教师多元的学习方式需求。

    比如,实践课程主要是“大型教学活动”与“小型教学录像”。前者要求在中小学课堂进行,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后者主要让教师在教育学院模拟教学,录像后交给教育专家审查,以帮助教师改进。TGM 提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阶段、需要和发展特质,选择相关的课程进修。

    •培训支持教师应对挑战

    新加坡在职教师的培训是新加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新加坡中小学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既符合“教师职业发展路线”,又符合“教师成长模型”对教师角色的多重定位。

    在新加坡,承担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是新加坡教师学院和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此外还包括校群和中小学。专业能力提升机构主要由新加坡教育部下设的新加坡教师学院、校群和中小学承担,学历提升机构主要指附属在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这种分工明确的培训途径和方式,有利于教师培训工作的完成。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在岗培训、脱岗培训、在线学习、会议和研讨会等培训方式。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有1000多种,以菜单式的形式提供给教师自由选择。教育部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职后培训时间至少要达到100小时,其中60%的课程应该与专业有关,其余40%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培训。这类课程主要是增长教师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如华文教师的“听力与说话技能”“作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策略”“创意教学”“课文编制策略”等课程。

    与教学工作有关的非专业培训。这类课程包括语言课程(外语)、学生心理课程、课堂管理、教育艺术、电脑培训、团队协作等课程。

    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培训。这类课程主要针对有特别兴趣爱好的教师,为他们设计了插花、茶艺、绘画、书法、作曲、唱歌、瑜伽、跳舞等非专业培训课程,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便能够更好地面对教育教学工作,应付教学带来的挑战。

    政策助推教师成长

    •宏观因素影响教育政策利弊

    新加坡政府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职后培训时间至少达到100小时。这种由中央集中制定的教师教育政策,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师教育政策、统一教师教育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统一培养和提升整个新加坡教师的素养,从而提高政策执行力。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加坡这种高度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教师教育政策的产生容易以领导意志为主,缺乏民主和科学意识,进而导致机制呆板、教师培养措施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等弊端。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其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政府投入教师教育方面的经费更多,投入力度更大。经济实力也影响着教育政策方案的选择。随着经济实力的雄厚,政府更加重视将经费投入的重点放在提高在职教师素质方面,如提供各种资助以帮助在职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进修活动。

    •价值取向引导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集中体现了“以师为本”“可选择性”“多样性”等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又决定了该政策的性质、方向及有效性。

    新加坡“以师为本”的教师教育政策是指“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本”的政策。“以师为本”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感性与理性、身体与心灵交融汇集的全面活动。在制定具体的教育政策时,唯有注重“人”及其发展因素,才能把教育活动导往正确的方向。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提高教师技能、拓展教师视野的根本目标,这种政策有助于指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内部精神活动转化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外在动力。

    新加坡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体现了“可选择性”的价值基础,可选择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制度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培训或进修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种类丰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程度教师的需求。比如,新加坡有关部门为在职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方案,设置了多达1000余种的课程,以菜单方式供教师自由选择。这样,教师既可以参加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培训如华文教学培训、英语教学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课堂教学管理培训等;又可以参加与工作相关的非专业进修活动,如外语、学生心理、课堂管理、团队协作、教学技艺、电脑培训,还可以“选择与专业、学校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爱好和兴趣的培训活动,如唱歌、舞蹈、绘画、瑜伽、插花等艺术、健身活动”。

    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体现了“多样性”的特征。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为充分发展教师作为“人”的因素和特性,新加坡制定了适合各种层次教师发展需求的具体培训方案。例如,在职教师的培训方式包括在岗培训、脱岗培训、在线学习、会议和研讨会等培训方式。在岗培训指教师在工作期间,通过观摩、听课等形式进行的学习和专业成长。新教师通过观摩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互相交流经验,有利于自身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脱岗培训指教师离开工作岗位,参加新加坡教师培训学院或国立教育学院组织的专业能力提升型或学历提升型培训。教师在脱岗参与培训期间不用担心学校教学工作,职位也予以保留,可以安心参加培训。教师在培训期间还享受一定的资金补助。教师脱岗培训期间的在线学习和会议研讨会也是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多种多样的教师培训方式有利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要求。

    •教育政策的功能助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教育政策的功能是指教育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发挥的效力或所起的作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也属于教育政策范畴,教育政策的功能有保障功能、规范功能、协调功能、制约功能、导向功能。

    保障功能是指该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保障教师利益、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新加坡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教育政策或教师教育法律、法规等,保障教师参与任何教育部组织的再教育或培训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教师教育政策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新加坡教育部1997年调整在职教师进修政策,由教育部提供进修补助,逐步形成国家级培训中心、校群、学校 “三位一体”的经费保障体系,所有教师每年与进修有关的费用还可以报销。新加坡政府的做法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以防教师经济条件差而不能支付培训费等问题的发生。

    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体现在协调社会各种利益的关系上,利益协调主要是消除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和冲突,使其均衡,最终形成和谐统一的社会利益整体。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要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不得不考虑绝大多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若该项政策遭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反对,那么将无法实施。

    所以,在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新的教师教育政策时,决策者都会顾及大多数政策目标群体的切身利益。比如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都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加之新加坡之前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新加坡为了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将英语作为国家主要语言,并从小学开始实施双语教育政策,规定学校必须以英语和华文两种语言教学。为提升新加坡教师的双语技能,新加坡为在职教师开设了与专业学科相关的培训课程,如华文教学培训、英语教学培训等。新加坡通过实施双语教育政策,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教师融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齐心协力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制约功能指教师教育政策有限制或禁止某种不良教育行为的作用。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制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这样的政策极富权威性,具有很大的行政约束力,不能随意更改或违反。还有,新加坡特别注重培训教师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需求,并为各类课程配备了难度各异的学术科目,让受训教师不仅能接受两门以上科目的培训,而且还可以选修指定的课程。在此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素养、提高和专业水平。

    教师教育政策导向功能是指规范和指导教师的行为,新加坡新“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模式”提出21世纪的新加坡教师需要具备5种特质:伦理型教育者、称职的专业者、协作型学习者、变革型领导者、社区建造者。

    TGM设定了一种持续连贯性的学习型模式,鼓励教师持续性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教师可以通过更大的自由和自主权选择如何提升自己,这项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发展方向,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