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所学校就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了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将学校视为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在校求学的儿童皆为“市民”,全体“市民”选举成立最高行政机关——东林“市政府”,下设各种机构,以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和意识。 如今,学校在此基础上重建这一儿童自治组织,班主任也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中心,共同探索“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体验+”生活德育实践。这所学校就是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
建设一个儿童自治的乐园
——江苏无锡东林小学传承的百年德育智慧
吴 萍

    创建于1902年的东林小学,坐落于太湖明珠、鱼米之乡江苏无锡,是一方具有百年历史、培育众多英才的学苑沃土。

    在学校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引领着我们,那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东林教育的精彩之笔就在于基于生活、引领生活、创造生活的“生活德育”创构与实践。东林小学始终坚守“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努力将生活德育的理念通过课程落实到日常育人的实践与行动中。

    学校牢固树立大德育观,即德育覆盖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贯穿学生完整、自然的整个生活场景。校长、教师、教工、家长、伙伴都是陪伴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门课程、每个课堂、每项活动、每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育人的土壤和契机。

    东林小学汲取古今中外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吸纳“东林书院文化”精粹,将家国情怀、自由开放、笃学尚行、自治管理等书院文化特质延展到德育实践与发展之中。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体验+”生活德育实践,致力于优化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实施方式,创新德育机制,立德树人,传承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从小学生到“小市民”

    儿童的生活是自然的、完整的、生动的。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他们在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自20世纪20年代,学校就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为此,学校建设了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将社会生活教育引入,将学校视为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在校求学的儿童皆为“市民”,由全体“市民”选举成立最高行政机关——“东林市政府”,下设秘书处、教育局、财政局、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局等机构,以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

    陶行知曾提出,德育要注重自治。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理想的学校应是自治、自主、自由的。

    2015年,学校精心构架,着力恢复和重建这一儿童自治组织。在“市政府”成立前,学校德育处组织“东林小记者”对全体“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他们了解到,“东林市”存在的最突出的“市民素质”问题是“课间过道奔跑、喧哗”和“纸屑乱扔,保洁责任心不强”。于是,东林“交管局”和“环境监察局”便成为“东林市”首批重构的两个部门。随后,大队部又对全体“小市民”发出了志愿者招募,“小市民”中能自觉做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自主保洁、看到纸屑弯弯腰”这两项要求,且愿意为“东林市”进行志愿服务的均可报名参加。

    此后,“东林市”便活跃着一支热心服务、甘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局长竞聘”随之拉开帷幕,“市政府”鼓励具备组织管理力、协调力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小市民志愿者”到“东林电视台”参加竞聘演说。全体“市民”选举产生“交管局”“环境监察局”局长、副局长各3名,各局又构建起每个年级一个“科长”、每个班级一个干事的组织管理架构。每个部委拟出各自的组织大纲和管理条例。在升旗仪式上,“东林市政府”正式启动,“市长”给各部长、科长授牌并举行上岗宣誓仪式,本着“志愿服务,奉献超越”的精神投入“东林市”的日常自治管理和服务建设之中。

    自此,“东林市”里也活跃起两支管理评价团队,一支是“德育研究教师团队”,另一支是“小局长团队”,每周五早上和下午的俱乐部活动时间,便是“市政府”的议事办公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共商“东林市”建设大计,共研提升“市民”整体素质规划,共定工作实施方案。他们自主研发了“东林市好市民手册”,拟定了“东林市好市民准则”,将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八礼四仪”要求以及东林十大好习惯(一声问候:见人问声好;二个轻声: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三项自觉:学习自觉,运动自觉,劳动自觉;四处整齐:笔袋整齐,桌肚整齐,书包整齐,穿戴整齐)作为东林“小市民”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要求。各级部、各班级再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自主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一个大家庭,又是一个小社会。自从有了“东林市”,班主任也开始转变视角,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中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创造更多体验和展示的平台,如班委自己选、班规自己定、困难自己攻、活动自己搞等。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些“家庭”中的“小市民”心中有了规范、有了规则,也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从小学生到“小市民”,学生具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培养,能更早地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熟悉社会,让更多的学生自信、乐观、从容、练达、博爱、博识。

    从提醒单到点赞卡

    在“体验+”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德育仅聚焦于成人视角,习惯于以章程、规则来约束儿童,儿童必然不配合、不加入。这种由上而下、被动的、不自由的管理带来的育人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而当小学生成了“小市民”,以小主人的视角立规矩时,比学校、教师立规则更加近情、易行,效果也会更好。

    记得在“东林交管局”重建前,“市政府”在晨会课上播放了“东林市市民”课间闲暇生活的一段视频,要求“市民”在观看后,站在“小市民”当家的角度,用“第三只眼”来看生活、议生活。当时,“市政府”鼓励每一位“市民”根据所观察的现象,找找其中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说说其中的隐患,议议相应的对策。讨论中,大家一致认可规则的重要性,并利用班会课自主拟定“东林市”交通规则,设计交通警示牌和处罚单,制定“家庭公约”等。

    为了使“交管局小交警”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大队部为他们配备了神气的警帽、交管手卡和交管罚单。“小交警”一上岗,遇到课间喧哗、举止不文明的“市民”,会毫不客气地开出罚单。每逢周五,这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需要前往“交警大队”接受学习和培训,以此消除罚单。

    当然,第一次违规时,“小交警”会先提出警告;若再违规,则将名单报给班主任,对其进行约谈教育;若遇到屡教不改的“市民”,则需要完成相应的“体验令”,即配合“小交警”完成一定时间的协警任务等。

    试行一段时间后,产生的问题不断,每周议事时“小交警”一个个抱怨道:有的“市民”看到要被开罚单就逃避责任,溜之大吉;走廊里违规的在前面跑,“小交警”在后面追;更有甚者“谎报军情”,把别的班其他孩子的名字写到罚单上;或以大欺小,威胁“小交警”,等等。类似的意外状况急坏了“交管局”的“小局长”。

    怎么办?大家开始换位思考,寻找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他们不想给班级拖后腿、抹黑。随后,大家开始摸索更适合的管理方式,最终“市政府”研发出一款“点赞卡”来替代“处罚单”。每天的生活中,教师、教工、伙伴们用心观察,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标兵,奖励“点赞卡”。随后,还设计出“市民卡”的升级版,即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手册——“东林市市民成长护照”。护照围绕“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市民公约”等标准,涵盖学生“德”“礼”“学”“勤”“和”“义”“艺体”“担当”等素养,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一系列的评价方式激励着每一个学子争做“文明小市民”。

    从提醒单到点赞卡,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取消规则,而是大家共同立规守规;不是放任,而是练习自治的过程。生活中的美和善一旦被发现、被激励,好的言行就会被强化,生长力便会被激发。

    2018年“六一”儿童节,“东林市仲夏梦想小铺”正式揭牌,“仲夏梦想小铺”是“东林市建设局”首个自主研发的建设项目,希望“东林市市民”能够通过自身日常的努力和优秀的行动来集取“签证”,集取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到小铺换取自己心仪的礼物,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仲夏梦想小铺”的开张,激励着每一位东林学子“做更好的自己”。

    从“有意义”到“有意思”

    “东林市”主题性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应景或形象工程,它应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内外兼修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内可以养性,外可以修行;它应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与外部世界建立和谐关系的成长摇篮。

    学校、级部、班级都从儿童视角出发,重新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学生的主题活动。首先是转变活动的主体,让儿童成为主题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鼓励儿童参与、介入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的全过程。其次是改变组织方式,让活动彰显四个“趣”:一是让活动彰显童趣,组织方式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二是让活动彰显乐趣,儿童要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与愉悦,在玩中放松身心,与外界建立和谐的联系,促进儿童健康、全面成长;三是让活动彰显生趣,活动组织的方式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儿童在真实、生动的生活中实践、体验、思考、完善。四是让活动彰显智趣,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获得成长的新动力。

    “东林市”的主题性活动有意义且有意思。在6年的小学生活中,孩子们会经历三季:“新生季”“十岁生日季”和“毕业季”;每年都要参加4个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每学期会开展多项特色主题活动:“课程超市”“小公民听证会”“东林学子论坛”“志愿者在行动”“大手拉小手”“不一样的作品秀”“厉害了,我的东林娃”等活动。通过有意义、有意思的“体验+”主题活动构建,充分发挥儿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促进儿童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体验,充分提升儿童的自我反思和完善能力,鼓励儿童自己进行评价。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成长必须有内生力。学校的“体验+”生活德育实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现实生活,面向未来社会,依托儿童自治组织的建设,让儿童积极与生活互动,积极体验、感悟,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扬起自主成长的风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