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向着阳光的方向
张琳敏

    2014年,我到马王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留守儿童和“问题孩子”较多。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没有带班经验,我焦虑不已,但也不知如何是好。

    2015年,正巧参加了一次培训活动,我聆听了许多专家的优秀班级案例,于是不禁暗暗自问:“该怎样让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呢?”

    半个月未见,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我表示了欢迎,眼神是那么期待,我在感动中开始寻找建设班级的方法。

    我想到了在阳光下开得绚烂、执着的向日葵。是啊,这群孩子不就是阳光下的向日葵吗?也许有的孩子现在并不快乐,有的孩子存在一些缺点,但如果给他们阳光般的温暖,即使土壤再瘠薄,他们的生命花朵也会努力地绽放。

    班队课上,我问孩子们:“今年我们是三年级二班,明年是四年级二班,每一年我们的班级名称都会变,你们想不想要一个好听的、具有永久意义的班级名称呢?”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与激动,我给他们讲起了金黄灿烂的向日葵,于是“向日葵之家”这个名字诞生了。它寓意孩子们的生命如向日葵般绚烂,在求知的路上执着前行,即使没有太阳也绝不低头。许多年后,我希望他们还会记得这个温暖而有生命力的名字,在他们成功、遇挫、欢笑、沮丧时,能始终向着阳光的方向,他们会永不言弃、充满快乐。

    可是,只有班级名称还远远不够,一个班级还需要有凝聚力。我认为,凝聚力源于班级静态文化的熏陶和班级活动的锻炼。

    班级的静态文化建设,是让教室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能“说话”、都在“微笑”,整个教室空间充满育人的氛围。于是,我们开始着手设计。在班队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布置,将班级公约、课程表、时间表、图书角、卫生角、展示园地等都用向日葵图案点缀展示,整个教室充满阳光的气息。

    每一天,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充满哲理的话语抄写在黑板一角,激励他们一起成长;孩子们每一次墙报、手抄报展示都围绕向日葵班的目标,积极传递正能量。孩子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消除了学习后的疲惫,班级的凝聚力迅速倍增。

    有了静态的文化,我们便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每一个学生动手制作“阳光少年”成长卡片,卡片上标注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清洁卫生、自我表现、阅读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每两周开展一次评选活动,被评为“阳光之星”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在教室绽放的向日葵图案上。在一次次公开的评比中,学生书写工整了,课堂秩序井然了,学习氛围浓厚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

    在评比中,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自我表现”。最初,我利用中午10分钟和班队活动课,组织了情景剧表演、诗歌诵读、小主持人等活动。最初我亲力亲为策划执行,现在则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来做。本学期,他们已经开展了“一站到底”“汉字大王”“小小辩论家”等活动,他们对每周的班队活动都充满期待。在学生眼中词不达意的小涛现在成了小小作家,“笨笨”的小思变身清洁小能手,“网虫”小莉则成了我的小帮手……

    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幽幽书香中得到浸润。当图书室的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时,我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书捐献出来,我自己又出钱买了一些进行“共享”。为了考查阅读情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时我有意将图书露出一角,孩子们一眼就能说出书名和主要内容。同时,我们开展了“书海拾贝”活动,每天中午10分钟时间,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和体会,每月我们还会评出“阳光诵读之星”“阳光领读员”等。

    在这种个性化的文化熏陶下,班级的学习环境被学生装扮一新,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当家做主,班级的凝聚力自然得到了增强。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