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评价教师重点在课堂
梁 好

    有媒体报道,湖南某高职院校在停电的情况下突击检查纸质教案,发现5名教师上课没带纸质教案。学校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修订了《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将上课不带纸质教案等19种情形视为教学事故,并以此为依据对这5名教师进行了公开处理。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热议。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教师备好课进课堂无可厚非。然而,在电脑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因上课没带纸质教案而被认定为 “教学事故”似有不妥。

    教案即教师课前预设的显性化成果,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不备课不进课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最基本的职业规范。然而,备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备课成果不仅可以是手写的教案,也可以是打印的教案,或者是电子教案,等等。湖南这所院校将教师未带纸质教案上课列入教学事故,未免太过教条,僵化了教案的形式,固化了备课的思维。

    无论是何种教案,都是课前准备的物化成果,教案并不等于教学过程,从预设的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有的教师也许教案写得细致全面,但课堂教学水平欠佳,课堂教学效果难免打折扣,有的教师教案写得简单,或是没有所谓的纸质教案,但并不影响课堂上的发挥,靠着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组织教学的能力,课堂上依然能够游刃有余,牢牢吸引住学生,欲罢不能。

    纸质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却非上好课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案的编写也并非都是教师的原创,网络搜索、参考借鉴,都能呈现一本认真细致的“好教案”,但因为教案撰写的轻松容易,教师在课堂上却很难将教案的精彩变为现实。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评价教师重点在课堂,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评价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课程建设情况、专业素养情况,并以学生的课堂收获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此才能给予教师公正、客观的评价。

    不带纸质教案上课被处理,弄错了方向,用错了力,这种管理拒绝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是考核手段落后的表现。实际上,管理者要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课堂听听课便见分晓。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