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以“信息直通车”课程为载体,以新闻事件为切入口,以少年新闻学院为基地,带给学生专业的学习经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打开“新闻世界”大门
张清宇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信息筛选、交流带来挑战,也给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学生是社会群体中以童心体察世界的特殊群体,如何选择、提炼、传播、评价信息,学会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开设“信息直通车”课程,尝试在海量信息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信息直通车课程是一门利用生活资源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校本课程,涉及“倾听与口语表达”“获取与筛选信息”“多元视角的评价与书面表达”等内容。这一课程旨在创设一个让学生交流信息的实践平台,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听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与社会活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

    别具一格说新闻

    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是籀园小学的信息直通车课程时间,课上学生像播音员一样播报一周的新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再到全球热点时事,包含科技、体育、军事、生活、时事政治等方方面面,学生一起热议焦点新闻,交流观点。

    “如果你父母生二孩,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父母生二孩,我肯定反对!父母对我的关心就少了……”

    “我也反对,父母就会常常说‘你是哥哥,你要照顾弟弟……’”

    “说起二孩,我是这样认为的:第一,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这是国家政策,是国家的需要。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两个孩子是个伴儿,生活中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第三,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讲,还要看他们是否做好了迎接第二个孩子的准备。”

    ……

    这就是籀园小学信息直通车课程上的一幕,学生围绕社会热点畅所欲言。不难发现,信息直通车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目标也围绕这些认识设定,即通过创设一个让学生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信息直通车是一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显性课程,每次30分钟,由语文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学生自行准备新闻题材,课程学习方式按照年级特点设置,低年段以“一句话新闻”为主,学生要准确、流畅地说出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中年段学生要用两三句话概括、描述新闻事件,并简要讲述读后的心得、感受;高年段学生自主追踪热点新闻播报,适当评议要闻。

    为了激发学生播报新闻的兴趣,教师们使出各式花招,“摇号播报”“抽签播报”“我的直播间”“电台小主播”,学生也自创“科技之声”“民生在线”“军事强国”“体育健儿”“教育窗口”等展示平台,播报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指点江山,入情入境。

    最有看点的是高年段的评议要闻活动,学生根据热点话题、重大新闻事件开展“新闻点中点”“观点对对碰”“新闻辩论会”“新闻1+1”等活动,亮出观点并佐证观点,这是知识的积累与调用,是思维的碰撞,也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训练。

    成立少年新闻学院

    在信息直通车课程实施前期,大多是教师和学生选取近期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事件播讲。教师根据年段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比如,在快速浏览多版新闻时,指引学生关注头版头条,学会扫读标题的方法;在阅读单独一条新闻时,引导学生先读导语和开头第一段,再比如应该关注哪些有价值的新闻,播报不同类别新闻采用哪种方法,等等。

    当教师把课程总目标切割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时,我们逐渐明确了信息直通车课程的基本板块,比如信息收集的渠道、筛选信息的方法、新闻播报员的必备条件、如何深化新闻评论等。清晰的课程板块让课堂教学更加系统、直观,也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学生则可以在线路清晰、内容丰富的学习中习得专业知识和能力。

    经过10年的实践和完善,教师们逐步摸索出信息直通车课程的新课型。为此,学校成立了信息直通车校本教材研究小组,经过半年编写、两年适用和修进,校本教材现已成册,这门课程也更趋向系统化,更具有推广性,方便兄弟学校借鉴。

    作为信息直通车课程的延伸和拓展,籀园小学2017年6月成立了少年新闻学院,学院下设通讯部、采编部、评论部、播音主持部,面向四至六年级学生,以新闻播讲、采访提问为内容进行面试,以亮观点、提意见的新闻评论为内容进行笔试,筛选出各个班级表现出色的学生,吸纳到少年新闻学院。

    少年新闻学院入院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与信息直通车课上训练的内容基本相同,少年新闻学院不同部门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考试题目。比如播音主持部,要求学生随机抽取一条新闻现场播报,考察学生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大方得体;评论部则给出“小学生是否可以在校园附近小卖部赊账买零食,为什么?有什么建议?”的问题,考验学生的多角度分析能力;采编部现场命题,以“采访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感受”为例,请学生当场采访,考察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采访礼仪。

    少年新闻学院的小记者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承担校园活动的报道任务——校庆时采访校长、老教师、毕业的学长;大队委竞选时,采访大队委如何平衡学业和工作关系;校运动会时,模仿亚运会、奥运会形式召开校园新闻发布会;在全国家庭实验室联盟成立仪式上采访台湾专家,其中前北大附中张继达校长回京后特意写了致小记者的一封信。小记者们采访、撰写的文章发表在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录制、剪辑的活动视频由校园电视台进行编辑,并在学校播放。

    真正的学习一定发生在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基于这样的理解,少年新闻学院还与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联手,请真正的记者和主播入校指导,小记者们采写的文章和录播的视频可以见报、上电视,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和真实的体验机会。在“大记者课堂”上,小记者知道了新闻稿三分在写七分在访,感受到了笔尖的力量;小记者们走进报社总部,了解报纸的“前世今生”;走上温州城市的金名片五马街,《访谈五马街》的变迁……

    学生学习信息直通车课程中,既有研究性学习,又有实践性操练,教师还辅之以系统的评价,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新闻背后学什么

    在信息直通车课程上,学生交流的内容是生活、学习中的新闻,以及网络、报纸等媒体关注到国内外的大事小情,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高学生反映生活的能力。

    比如“二年级学生穿衣服系鞋带比赛”“体育达标运动会”等活动,教师出示照片或视频,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4个要素作为支架,引导学生规范地讲好一句话新闻,同时培养良好的播报礼仪。低年级还引入“客厅新闻”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聊新闻。简单的形式,丰富了亲子交流的内容,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还比如,发生“东方之星倒扣长江”一事时,学生就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展开讨论,他们推测船沉大海的原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媒体报道沉船事件的更新速度,相关部门的救援措施,普通群众的表现,以及受灾者家属的反应,等等。最后,学生以“东方之星,倒扣长江,心手相连,八方救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点点烛光,默默祈福”作小结,将课堂学习提升到新的高度。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全面了解了新闻事件,还关注到了新闻背后的人文关怀。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直通车课程带来的最直观改变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唰——’激烈的电脑随机摇号环节又一次开始,刹那间,摇号突然停止,我的名字定格在屏幕上。我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望着台下齐刷刷的眼睛,从容淡定地从开场白讲到新闻内容,又从新闻中提炼出观点。口齿清晰,字字有力。我在一片掌声中返回座位。回想3年前首次被抽到上台的场景,每一步都迈得那么艰难……”这是一个六年级学生回忆参与“摇号播报新闻”活动时的体会。

    每个学生在信息直通车课上都经历过初登讲台的艰难和学习后侃侃而谈的自信,表达看法时的茫然无措和学习后的准确分析,这种输入、输出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探索出一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

    新闻天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论断。在信息直通车课上,教师常常会抛出一个话题或者出示一则新闻,让学生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碰瓷”这一社会现象,教师让学生搜索“碰瓷”的新闻事件,揣摩碰瓷人的心理,总结处理“碰瓷”事件的办法。再比如在温州出现的“火锅事件”“民房倒塌事件”等,均由学生自己搜索报道。

    关注新闻事件、撰写新闻报道、采访一线人物,籀园小学的信息直通车课程将口语交际、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相统一,带给学生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

    “会爱、会学、会玩、会创造”,信息直通车课程让每个学生都关注新闻、心怀世界,做一个不但读圣贤书且闻窗外事的新时代小学生。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