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黄现璠:中国壮学开拓者
赵成昌

    黄现璠(1899-1982),原名甘锦英,壮族。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中国通史纲要》《壮族通史》《韦拔群评传》等。

    黄现璠,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人,特别爱好历史史籍,尤其被顾炎武经世致用之学所折服,以致萌生治史济世、终身从教的想法。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系读书期间,受教于著名历史学家陈垣、钱玄同诸师。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黄现璠遂谋职助学,在肖一山先生所办“平中中学”教国文,边教边学,历经数年,文史学养可谓根深叶茂。大学毕业时,黄现璠就有两篇元史论文及与同窗合著的鸿章巨制《中国通史纲要》三册相继问世。正因为学有所成,黄现璠本科毕业得以免试升入北师大研究所历史科学门攻读研究生。1935年冬,黄现璠告别寒窗苦读近10年的北师大,本欲赴美投身美国新史学派门下,无奈学资无着;久闻日本西学日盛,遂东渡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研究院。留学期间,他时常探访在日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他们一道探讨中国古代社会问题。

    抗战爆发,黄现璠毅然归国投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历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桂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其间,他应邀担任《国防周报》编撰委员,在该报开《汉族对外抗战史》专栏,以笔代枪唤醒民志,激昂士气。黄现璠满腔抗日热血,这时得以尽情贯注笔端。与此同时,黄现璠将治学重心悄悄转向社会生活史研究,以自己渊博的史学功底,月撰一文,考证中外古今礼节、饮食、服饰、风俗等,探究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内战期间,黄现璠治学重点又发生变化,专心从事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与研究,并在假期带领学生跋山涉水,远足丛林边区考察民情,搜集史料,与少数民族百姓同吃同住。这种食不果腹、夜无卧具的情形达一年之久。其间,黄现璠目睹苗民壮人生活苦不堪言,备受外族歧视压迫之状,义愤填膺秉笔直书,抨击时政。后来受到广西大学学生会之邀,登台讲演痛斥专制,后来导致身背“左派分子”之名,险遭国民党逮捕。

    新中国成立后,黄现璠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经常走访少数民族地区,入壮乡、出瑶寨、翻苗岭,探史迹、搞统计、作讲演,皆不辞辛劳。后来,黄现璠改教新建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任院图书馆馆长之职。于此执教近30载直至去世,系现代学界终身在职教授之一。

    黄现璠的突出贡献在于壮学研究。1956年8月,他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兼壮族组组长,实际负责全组学术调查工作,领导开展了广西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的少数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调查,收集到一大批珍贵史料,为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后来壮学研究的发展创造条件。他倡议建制“壮族大学”,拟订“壮族史研究学会”设立草案。但不幸的是,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至文革结束后,黄现璠立即重操旧业,殚精竭虑于壮族文化史的研究,成就《韦拔群评传》初稿三卷、《侬智高》初稿一卷、《壮族通史》提纲和部分书稿以及论文10余篇。《壮族通史》稿经门生整理补充后,合著成近70万字的书稿,此书出版后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我们知道,壮族是我国历史悠久、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但在黄现璠之前,尚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独立的历史著作。因而,他填补了我国史学的一项空白,由此享有“中国壮学的开拓者”之名。

    黄现璠一生从事高等教育,晚年曾创办漓江业余大学并任校长,开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先河。尽管曾经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作为一名学者和教育家,其求实精神与刚正作风依然不减,竟然在晚年还有更加闪光的壮举,提出了中国历史发展没有奴隶社会的理念。这颠覆了长期占据中国史学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思维定式,黄现璠因此也被尊称为“无奴学派”导师。

    2019年是黄现璠教授诞辰120周年。早在20年前即1999年,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100年纪念座谈会”,学校和广西桂林中学还分别设立有“黄现璠少数民族奖学金”和“黄现璠奖学金”,用以鼓励后继者向这位“壮学宗师”“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桂海学术泰斗”学习。

    (作者单位系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