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今年是《中国教师报》创刊15周年,报纸准备出版一本《同行——一份报纸和1600万教师的15年》,我们邀约一批读者撰写文字、回忆往事,记叙自己与《中国教师报》相识相知的过程,并为报纸的未来发展提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职业认同的助推器,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朱永新

    对于《中国教师报》我是有深厚感情的。我目睹了这份报纸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英姿勃发、健步如飞的成长历程,我也一直是这份报纸忠诚的读者、作者。同时,这份报纸在新教育的初创时期就给予浓笔重墨的报道宣传,是对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阅读相关文献,我发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落实问题颇多,于是组织研究生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后来,我们整理出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全面、不可持续等问题并撰写相关文章。《中国教师报》的记者和领导敏锐地发现了我们的研究动态,在2004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开幕式暨《中国教师报》出版100期庆典上,邀请我作了题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报告。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讲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的问题。

    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出版,拉开了新教育实验的帷幕。2002年,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六大行动为特色的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诞生。《中国教师报》也是最早关注新教育的媒体之一。2005年,《中国教师报》刊发《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一文,对新教育实验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报道。

    2007年1月,《中国教师报》记者茅卫东发表了对我的长篇专访《总得有人去擦星星》。茅卫东曾经是浙江的一位非常有思想、有情怀的中学教师,也是我创办的“教育在线”的网友,记得他当时的网名叫“我思故我在”,经常发表一些关于教育问题的评论。 由于交流较多,他对新教育实验有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所以这篇报道写得具体翔实又充满感情。2009年5月,《中国教师报》又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他采写的长篇报道《桃花仙子敖双英》,讲述了新教育榜样教师、湖南桃源县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敖双英的感人故事。敖双英也因为这篇报道一举成名,成为《光明日报》评选的“美丽乡村教师”典型。

    《中国教师报》长期注重发现一线教师的典型,注重跟踪教育改革的动态,对于新教育实验的关注与报道也没有因为人事的变动而停止。茅卫东离开《中国教师报》后,记者翟晋玉马上跟进。2013年12月,《中国教师报》刊发记者翟晋玉的报道《阅读的力量》,对2013年成都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进行报道。

    2015年6月24日,《中国教师报》又在头版头条刊发记者翟晋玉的报道《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育——新教育实验的探梦之旅》。这篇报道全面介绍了新教育实验关于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理论,将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的“三专”理论介绍给全国教师,讲述新教育榜样教师的故事,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7年5月17日,《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用一整版刊发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郭丽萍的文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与新教育的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郭丽萍拜我为师,从自己的一年级班级开始新教育实验。郭丽萍把这个班命名为“向日葵班”,每学期我都会来到这间教室看看向日葵生长的情况,参加他们的期末庆典。每一次,我都看见向日葵的拔节生长,看见他们朝向阳光的努力,看见他们变得越来越美丽的模样。6年,2190个日日夜夜,向日葵班的教师和孩子都在不停成长。他们写小说、写诗歌、写剧本,不断地向着太阳吟唱。

    6年来,这群普通的孩子交出了一份不普通的成绩单。全班40名学生荣获朗诵、戏剧、演讲、科技、信息技术、无线电等市级、国家级获奖证书百余张,区级以上获奖160人次。荣获啦啦操全国冠军、“未来之星”北京市总决赛亚军、北京市红领巾奖章等多项奖励,班级生命叙事剧《人鸦》荣获北京市一等奖;诗歌朗诵参加北京市“集雅之夏”等大型演出,获得海淀区一等奖。每个孩子都撰写了小说与诗歌,其中不少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十月》等国家级报刊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作品集。

    6年来,这个普通的教师也交出了一份同样不普通的成绩单。郭丽萍先后获得了海淀区“世纪杯”评优课一等奖、学科带头人评优课一等奖、北京市阅读教学评优课一等奖。连续五届被评为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等。她编著的《和学生一起成长》《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长翅膀的课程》等著作也陆续出版。《中国教师报》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教师只要用心做教育,认真当老师,有新教育的专业引领,都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2018年9月教师节特刊,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常务副院长、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师郝晓东入选中国教师报年度十大课改教师人物,《中国教师报》记者宋鸽刊发了长篇报道《推广阅读照亮他人》。报道的最后写道:“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因机缘巧合走出中学语文课堂,在黄土高原和南海之巅的农村学校与大学生一起支教,在阅读中点亮自己,在推广阅读中照亮他人。这是郝晓东对自己的总结,而在新的时代,他的期望是用赤忱之心与勤勉之行继续推广阅读,为师范生培养和农村教育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中国教师报》不仅注重发现优秀教师的典型,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注重发现现今教改的经验,推广他们的做法,而且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为教师的权益鼓与呼。每年两会,《中国教师报》都会为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发声。如2009年3月,《中国教师报》刊发报道《朱永新:学前教育应该立法》,对我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建议案进行报道。2014年3月,《中国教师报》刊发《“两会之声” 朱永新: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进行报道。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教师报》刊发专题报道《朱永新委员:保障学生和教师休息权》,这也是我在两会期间的提案。

    2017年3月9日,《中国教师报》邀请我与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直播访谈,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康丽的专访,然后在头版头条刊发报道《精准发力,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我在访谈中明确提出“真正让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需要解决好待遇、实际生活困难和乡村教师队伍稳定三个问题”。这次访谈中我和王定华司长提出的许多建议,在后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都得到了采纳。

    2017年9月13日,《中国教师报》在教师节特刊用一整版刊发了我的文章《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我在这篇文章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问题的若干论述,就教师的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树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推动全社会用实际行动体现“尊师敬教”标准,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等问题进行讨论,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自己的语文教师陈秋影长期交往的故事。我在文章结尾写道:“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教师的寄语,也应该成为教师自省的标准与自觉的行动,因为好老师作为民族的希望,不仅孕育着希望,也在实现着希望。”

    《中国教师报》与我的故事还有许多,例如就在今年初,发表了我的一篇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问题论述的文章《让教育创造美好生活》,前不久刊发了天津特级教师陈自鹏《像朱永新那样做教师》的文章,评论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永新教育演讲录》一书。

    总而言之,15年来《中国教师报》一直与我如影随形,一直关注我的研究与新教育事业,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个人的成长,关心、帮助、推动新教育实验这一民间教育改革,对此我感铭在心。

    15岁,正是翩翩少年、风华正茂时。我愿意同我的新教育团队与《中国教师报》一起,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成为一线教师职业认同的助推器,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