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朱建民:十年“志成”路
本报记者 吴绍芬

    在他眼里,好的中学教育绝不是预备升学教育,而是要向前眺望三十年,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将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变革发展的动力?如何带领学校突破升学竞争的圈子,打造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在10年前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简称“三十五中”)校长时,朱建民就抛给自己和领导班子这样两个问题。

    时间的车轮碾过10年的岁月,带着这样的问题,朱建民留下了一串串办学痕迹:

    为探索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校调研提出的“总理之问”,学校“借船出海”,迈开科技创新教育的步伐;

    学校搬迁“住进”鲁迅旧居并成立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能耳濡目染“一座院落·一所学校”的故事;

    与美国优秀中学合作成立国际部,有些另类学生实现了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

    提供“私人定制”的课程体系,基于课程创新推出学部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五制”改革,让学生丰富了人生经历中的许多“第一次”……

    在校内师生看来,当家人朱建民总是有新点子,学校的多项重大改革都是由他力推。“创新从来都意味着风险,谁不知道舒适区里安全呢?但老待在舒适区里怎么能有成长和发展?”面对疑惑,朱建民如此说道,“个人的发展如此,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不能只是一个‘看摊儿’的校长,中学教育就是要甘愿为学生‘做土’,这样才能把学校办得更好”。

    沿“志成”之路前行,办一所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

    2008年1月,朱建民受命到北京市三十五中做校长。当时高中部还在小口袋胡同,走进校舍老旧、具有时代沧桑感的学校,朱建民读懂了学校故事。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北平志成中学,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北高师”)的9位毕业生在李大钊、邓萃英等教育贤达支持下创办而成,确立了“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 ,有志者事竟成”的办学宗旨,培养出包括宋平、王光英、王光美、邓稼先、王岐山等人在内的众多国家栋梁之才。

    学校往日荣光令朱建民自豪,但现实困境又让朱建民苦恼:学校当时地处寸土寸金的西单地区,加之面临搬迁,校舍、设备老化落后,学校在升学竞争中不占优势。如何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教育故事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如何梳理历史,聆听回音,铭记烙在血脉中的印记?朱建民在对历史的传承、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研判中寻找学校出路。

    2009年9月4日,上任1年半后,他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朱建民清晰地记得,那天上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刘延东一行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直奔教室听了5节课,课间与师生交流,中午与学生共进午餐;下午举行教师座谈会,会上大家一直激动不已,但当温家宝总理连发两问时,大家却一片沉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

    “两个为什么”考问着中国教育界,也深深触动着朱建民:作为一所中学,能否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有所作为?渐渐地,学校的办学图谱在朱建民心中清晰起来:传承“志成精神”引领学生“立志·成人”,办一所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正义感与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十五中办学目标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突出强调学校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朱建民表示,现代学校中的“现代”,并非时间性概念,而是特征性概念,这些特征表现出发展而来的科学性、进步性。具象到当前的社会发展时期,“现代学校”应该凸显人本、科学、民主、开放四大特点。

    打造多元立体课程,为学生成长“做土”

    学生赵松睿是个看上去有点沉默的小姑娘,自从接触了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后,她内心的激情被点燃了。她通过观察发现,工业中常用的一些有机溶剂只能将二氧化碳“吃掉”却很难“吐出来”,并且会对容器装置产生腐蚀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溶剂既能把二氧化碳“吃下去”还能“吐出来”,又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呢?赵松睿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在工业碳捕集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获得“市长奖”。如今,赵松睿已经在北京大学化工学院就读本科。

    能够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做课题,受益于学校回应“总理之问”于2010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过程中,学校通过科技教育中心和博士创新工作室的建设,打造了专职的科技教师队伍;通过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建设了航空、航天、风洞、空间信息技术、纳米与化学等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

    历时8年,学校科技教育从“资源匮乏”到“富甲天下”,朱建民感到非常的欣慰。“三十五中的科技创新教育起步时既没专业设备也没专业教师。但是我们坚定信念,资源匮乏时借船出海,积淀资源后造船出海,建设了十大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打造了实验室课程,形成了三十五中独特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朱建民说。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思考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促使他对学校教育不断反思、常有创新。

    正是在这种大教育观下,朱建民在学校内复建了鲁迅三兄弟旧居并建成了八道湾鲁迅纪念馆。2008年,三十五中高中部确定搬迁,位于八道湾11号的鲁迅三兄弟旧居就位于新校区。在这里,鲁迅曾完成《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100多部重要作品和译著。但后来,八道湾胡同已然成为一个混居大杂院。在建设新校园时,朱建民多次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进行沟通,挖掘史料,原样复建,最终以“鲁迅纪念馆”的身份还八道湾胡同11号“名分”。

    如今,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与李大钊铜像静静地坐落在鲁迅纪念馆的院子一侧;复原的“《阿Q正传》创作室”还原了当年鲁迅先生的写作场景;“八道湾与志成”“立人讲坛”“鲁迅书房”“鲁迅的艺术世界”让人们领略到常人眼里不一样的鲁迅风采。

    “鲁迅被称为‘民族魂’,他的作品的最大价值就是彰显出来的思想光芒与人文精神。我们要把这些精神传递给学生。”朱建民介绍说,紧邻鲁迅纪念馆,学校又以同一建筑风格建成学校图书馆,命名为“鲁迅书院”。“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也被书写在鲁迅书院的主墙上。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生命价值、学会责任担当,朱建民自2012年开始组织学生开展每学期为期一周的小学段修学(研学)旅行。在他的支持下,2018年6月4日至9日,“六年一贯制项目班”高二年级的23名学生跟随4位教师踏上征战云南雪山之旅,开创了中学生整班攀登雪山的记录。“在云南5396米海拔的哈巴雪山,忍受着高原反应,紧握着手中的冰镐,踩实足下的冰爪,在绝望坡上坚定前行”,这种极限挑战给了学生极限体验。此外,学生们还到贵州支教、去吉林长白山科考、跑21公里半程马拉松赛、到青岛海洋所做海水化验……

    这些做法一度引起一些质疑:“学生在课外花那么多时间,是否算不务正业,难道不影响他们的学习吗?”朱建民认为:“孩子们在贫困山区支教、跑长跑、爬雪山,让他们学会了大爱,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耐,有了这些品质,他们在前行路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这些年来为打造多元立体的志成课程体系,朱建民不厌其烦地“折腾”。他有自己的理想和理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未有天才之前,须有培养天才的土壤。我们中学教育要‘做土’,不能让天才还没长成就因为缺了营养成为‘绿豆芽’。”

    “五制”重建,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杠杆”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改变过去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2013年、2014年,学校先后派出两批教育教学干部和骨干教师赴美国实地考察学习,回国后组织专题研讨会。也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三十五中入选北京市自主排课与自主会考实验校,为教育教学改革赢得更大空间。

    2013年9月,学校开始在国际部试点分层走班、导师制、学长制。

    几年下来,选课走班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与成全令朱建民欣喜不已。国际部学生娇娇初中就酷爱写作,理想是当一名战地记者,但数理化成绩不理想。如果是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她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补缺上,既没有时间写作,又会过得很痛苦,甚至会对未来失去信心。走班以后,她文科选择了最高端的课程,理科仅选择了最基础的课程。同时,学校基于她的优势特长搭建了许多发展平台和机会,高中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被美国伊凡斯维尔大学新闻专业录取,2018年本科毕业后,又被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时装学院和伦敦时装大学录取,并且受到《纽约时报》等多家单位的邀请,实现从一个传统“学渣”到现代“学霸”的逆袭。

    据朱建民介绍,2015年学校高中部搬迁后,全面推行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长制、学分制。乍一看,大家对朱建民提到的“五制”并不感到陌生,但学校的“五部制”改革有着创新的做法。

    朱建民强调说:“走班制,是尽量实行一个学生一张课表;学部制,实行学部主任负责制,让资源更直接服务学生;导师制,与其他学校不同,我们设立行政班班主任作为‘首席导师’,与负责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涯规划的‘成长导师’相结合;学长制,则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学长辅导员,通过学生进班、学长回家、学生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做好学生的‘同伴’;学分制,是通过学分记录学生成长轨迹,用学生走出的一个个‘点’汇成和导引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今学校已经全面落实推进“五制”改革,并且根据北京市新高考方案再次完善了课程方案及选课走班方案。

    自朱建民担任北京三十五中校长的10年里,学校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课改的先行者,每年有5000余人到校参访学习。对于自己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朱建民说:“教育是最根本、最彻底的国防。好的中学教育绝不是预备升学教育,而是要向前眺望三十年,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时时“眺望”远方,他才会在办学中收获更多,让师生受益更大。

    朱建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2000年至今历任北京市西城区四所中学的校长。现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科协“英才计划”专家组成员等。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