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学者:教师共同体的精神陪伴者
王 红

    在教师共同体中,学者恰恰可以发挥异质、感召、代言的作用。学者要在共同体中以学术引领做教师的精神陪伴者,具体的路径不妨尝试“LOVE模型”。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首家教师教育学部,以学术引领做教师成长的精神陪伴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期待以教师共同体的形式促进教师更好成长,教育家更多涌现。

    有句话说得好:独行速,共行远。在我看来,教师共同体的成长,也是如此。我喜欢爬山,在爬山过程中也得到不少启示。比如,要想让一个人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他坚持走得更远,一定需要有人陪伴,而且要让他能在不远的地方时不时看到身边的人,这样他才不会气馁,一直坚持。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讲,这无疑也是一场远行。我们经常说,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4年与40年的关系,4年的师范院校学习把一个教师培养出来,但是他的专业成长从入职到退休却可能有40年的历程。40年的专业成长,对教师而言正是一场马拉松之旅。在行走的过程中,一个教师要想坚持下来,更加需要陪伴,需要教师组成共同体,共同体的领头人带领团队一同前行。当然,领头人也不能走得太快,如果把同伴远远地甩在后面,团队成员可能会气馁。

    尤其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讲,共同体中必须有学者。学者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一种精神的力量,做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陪伴者。在人与人的链接中,学者除了与团队成员缩小空间距离、建立社会关系、建立情感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心灵关系的链接。在教师共同体中,学者发挥着异质、感召、代言的作用。

    异质主要是从思维的角度上来讲,尤其是大学学者与中小学校长教师在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代表着不同的异质元素。这种异质元素能带来思维的力量,让中小学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当团队中呈现出一种异质化组合的时候,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方式都可能会发生转变。比如我们通常说归纳型的思维和演绎型的思维,对于学者和中小学校长教师来说,可能存在思维不系统、不完整的地方,这就需要取长补短、转换思维。假如,在学习共同体中,学者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对抽象事物进行归纳的思维,去补充中小学校长教师有时存在的归纳不完整的思维缺陷,帮助他们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还有演绎思维,有些中小学校长教师比较擅长,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太清楚如何将理论进行转化,所以演绎的过程有时并不完整。这时,如果学者能从一般性的原理推导到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对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当然,中小学校长教师在一线积累的教育实践经验也能为学者的某些观点提供支撑素材,对学者起到帮助作用。

    感召就是通过学者自身的信念、风骨以及他对教育的情怀和价值追求,去影响和带动团队中的其他人。作为中小学校长教师,在社会现实之中有许多压力,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即便有一些理想追求也不敢去坚持,这时有学者在旁边,用他们特立独行、深刻的思考、独立价值和理念的追求去实时感召,就会促进校长教师在克服困难中坚持与坚守。

    代言指学者“代言”某种理论观点。有时,中小学校长教师知道如何去做,但有时不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作为学者,可以用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去点拨、启发和引导他们,让他们透过对经验和现象的认知,看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学者要在共同体中以学术引领做教师的精神陪伴者,具体的路径不妨尝试“爱的模型”,即“LOVE模型”。

    “L”(Listen)代表倾听。学者要善于倾听一线的声音,当然不仅是倾听,还有对话,要经常能够倾听中小学一线校长和教师的声音。

    “O”(Oblige)代表赋责。学者要让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有一种责任感,通过各种机制去帮助他们,比如同他们一道参与课题,用课题去做任务驱动,到实践中去完成。

    “V”(Visit)代表访问。学者要经常到中小学课堂上,到中小学校管理的场域中去,让自身作用的发挥有足够的时空。

    “E”(Experience)代表共同经历。学者要进行学术引领,不仅是指导而且要和他们共同经历,参与到教育改革进程中去,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总之,教师共同体的成长,作为学者要引领,要陪伴,让团队成员互促成长、互相陪伴,走得更远。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教授)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