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新生代班主任
郑英:别出心裁,成就育人之美
本报记者 高 影

    她以游戏为载体,从不按常理出牌,引领学生创造生活的美,发现学习的美。因为富有创意天赋,她的教育生活变得有情有趣、多姿多彩。她是郑英,用创意和优雅带领学生克服青春期的纠结、焦虑与彷徨。

    ————————————————————

    她是一个不一样的班主任。

    她匠心独具,把评语从“公式套话”写成“心灵小语”。

    她细腻丰盈,以二十四节气一草一木的渐变,培育学生善感的心。

    她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推陈出新,从不按常理出牌。

    学生抱怨饭菜不好吃,她去食堂找来大师傅给学生表演“变脸”,激发学生的兴趣。

    青春期学生不理解父母,经常与家长展开大战。她设计了“玩玩父辈们儿时的游戏”“一米阳台”“技多不压身”等活动,让家里一片欢乐祥和。

    她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班主任郑英。

    制造乐趣,“养”好关系

    郑英在学生面前随性洒脱,不假装不迎合。没有“口是心非”的好言好语哄着学生,也没有唯我是瞻的管控学生。在她看来,好的关系是“养”出来的, 制造乐趣,带领学生一起过有情有趣有滋味的生活,是“养”好关系的沃土。

    郑英一接手192班,就制作了一张生日表格,包括学生、家长、科任老师,每个人哪天生日一目了然。每逢生日,教室就成了蛋糕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但是,你可别认为这只是过个生日,背后的门道可多着呢。

    过生日利用的是中午时间,孩子们要在20分钟内完成分餐、就餐、打扫卫生、布置庆生现场等准备工作,无形中养成了做事麻利的能力和习惯。

    蛋糕属于高糖高热量食品,吃了容易发胖。如果哪个学生体重超标,在其生日或者其父母生日那天就免于举行庆祝仪式。郑英还会煞有介事地说:“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们大家都陪着你不吃蛋糕。”超重的孩子为了享受在班级过生日的聚焦时刻,平时就会主动锻炼身体。

    建斌是个小胖子,为了能在班级里过生日,郑英眼见他呼呼喘气练习单双杠、俯卧撑……大汗淋漓也不停下。“现在全班没有一个小胖子,我可没有逼着他们减肥、运动,是他们自己要做的哟。”郑英面露得意之色。

    给学生过生日已属难得,给家长过生日更是闻所未闻。10月22日是学生王皓轩妈妈的生日,当郑英把庆生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之后,王皓轩妈妈在朋友圈转发并分享:“今年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正是因为有娃们和亲们的祝福,才有了爱人送的礼物。谢谢用心的郑老师,也谢谢娃们,隔着屏已经感到满满的爱。”

    郑英给家长制造这种小惊喜,换来了学生家庭的和谐。殊不知父母相亲相爱,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灵滋养。

    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家家闷在屋子里,孩子大人都感到生活有种压抑感。郑英开始“搞事情”,每周发起一个互动活动,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让宅家生活充满乐趣、愉悦身心。

    “餐桌上的故事”“一米田园/花园”“192满汉全席”“玩玩父辈们儿时的游戏”“超级模仿秀”“春分到、蛋儿俏”……只有你想不到的活动,没有他们玩不转的游戏。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中有乐、玩中有悟、玩中有得,真是不亦乐乎。

    学生朱奂朵说:“郑老师特别爱玩,也很会玩,她能搞出很多花样翻新的活动,带着我们看到不熟悉的事物,这让我很开心也很有收获。我和同学们现在的学习压力很大,玩的时候心情会很放松,玩过之后就感觉学习起来专注很多。”

    “百家讲堂”每个月开设一期,主讲嘉宾有知名画家、著名学者、行业翘楚,也有本校老师、学生、家长等身边人。把各行各业、身份各异的人请进教室,与孩子们面对面互动交流,一起玩儿,就好比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截面挪到了教室,让孩子看见更辽阔的美。当然,“百家讲堂”不仅是讲,有的需要动手又动脑,好玩又有收获。

    玩难道只是玩?那就错了,郑英设计的玩不是傻玩,而是以玩为载体,达到无痕之教的效果。

    课堂是班主任的立足之本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名出色的学科教师。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可以说,出色的学科素养是班主任打开工作局面的立足之本。上好课的意义,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的价值绝非仅在于学习知识,它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心意相通的桥梁,达成育人目标的头号武器。

    临上课了,郑英还坐在电脑前修订“阿拉伯帝国”一课的课件。她边操作边解释:“教材中只有中国年代尺,但分成三行,我就作了拍摄、裁剪、组合处理,截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段,把阿拉伯帝国的兴盛衰亡放置在这段年代尺上对比。这样既有历史纵线又有横向的认知和记忆,而不仅是单一了解阿拉伯帝国。”

    由于这节课容量很大,郑英采用讲授课式教学,结合内容和课件,从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到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兼对比同一时代唐朝的发展,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现状,寥寥数语,简明概括,章法清晰。加上课件的配合,不仅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更是听觉和视觉的盛宴。学生孔然说:“郑老师讲课非常有系统性,她不是就课论课的讲解,她会把有相关的内容进行融合,并且把课外有趣的事情嫁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里,很立体也很有趣,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郑英的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阵地,更是师生交心的会所。课堂上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洒脱的举止,赞美的动作,贴心的解答,真诚的态度,都是培育师生情感的养分。

    带班也要讲创意

    班级可见的外部环境和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气质形成了班风,形成了一个班级特有的文化气息。

    郑英的班上没有班规,她拒绝用“班规”这个词,“班规”二字让人有被约束之感,而“做博雅学子”则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192班的墙壁上粉刷出一页书笺,淡淡的米黄色,似有似无的远山衬托其间,黑色竖线间写着12条“做博雅学子”的要求:对自己的形象负责;不给别人添麻烦;发现别人的好;体谅别人;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要么认真倾听要么大方表达;有条理地做事;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对所有人都有礼貌;自己的过错自己承担;爱上图书馆和运动场。形式与内容散发着一种和谐的美。

    书笺右下角是一棵小树的简笔画,枝枝丫丫上一个个鲜红的指印宛如桃花朵朵,浪漫唯美。更重要的是,指印代表着承诺,象征着契约精神。

    这样的“班规”每一条实实在在不笼统、不冷冰冰。但是,郑英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去她将朝着“没有制度的有序”这一终极目标前进。

    教室走廊外墙是匠心独运的“班级乐章”,这条长600厘米、高90厘米的“乐章”分人物、作品、学科、趣闻、时事、活动等六个篇章,每周一换,既是知识的超市,更是班级成员的展示区。这一方小天地,因为融入了浓浓的人文关怀而大大升值。每每更新内容都会聚集大量人气。尤其是人物篇,所有科任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会成为主角。在这里,孩子为了获得更多好评而努力展示自己。他们认真描述别人,也被别人认真描述。

    规则是束缚也是保护。在郑英的班上,有些规则是刚性的,比如到校时间。有些学生总是迟到,郑英不说教,而是告诉方法:“闹钟定在6:20,一叫就起来,不给自己留余地。7:10要交完作业坐到位置上,算按时到校。规则鲜明,不留灰色地带,不给争议留余地。”集体需要规范,“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对班级日常工作,郑英会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引领,比如早上搞卫生,学生进行得很慢很慢,郑英拿起一块抹布边说边示范:“看我哦,抹布对折再对折,滴几滴水,正面湿布擦一次,反面干布再擦一次,18秒擦干净一扇窗户,两分钟搞定教室内全部窗户。”郑英做事利落追求效率,对学生也是这样引导,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争得支配时间的自由。

    郑英经过观察发现课代表收作业效率太低。她想了一个办法:用红蓝标签和红蓝笔搭配出四种组合——蓝框红字、红框红字、蓝框蓝字、红框蓝字,每种组合对应一个大组,并从“1”开始编号,规定每组第一排左边同学的序号为“1”,第一排右边同学的序号为“2”,第二排左边同学的序号为3,第二排左边同学的序号为4……依此类推,这样科代表只要根据标签即可分出四大组,只要核对编号就可查出谁没交作业,几秒钟搞定,大大提高了效率。

    除此之外,郑英带班还有不少金点子,比如培养班干部,如何开家长会,如何写评语,等等。每个金点子的用心都直指“12条”的有效实施。

    成长需要不断发现自己

    从教20年,郑英从开始的跌跌撞撞,到现在不知不觉践行着“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并且自成方圆,她依靠的是自我反思、自我革命,外加广泛阅读。

    郑英的成长有几个重要节点。

    工作第二年,郑英第一次带班就遭遇了伟伟。这让郑英深刻体认到“原来孩子真的是教师成长最好的教科书”。

    伟伟体型庞大,像极了泰森。他在学校挑衅老师,打架、敲诈,无所不为。更匪夷所思的是,他还做了几个桃木小人,在每个小人的背后写上老师的名字。

    面对这样一个刺头学生,郑英“软硬兼施”,既真诚关心也使用计谋手段:每天给他准备早点,每天给他讲哲理故事、招安收买、无形隔离……没有一点带班经验的郑英在这个过程中一波三折,意志力欲摧弥坚。

    一天,班上的小龙告诉郑英:“老师,我听到伟伟他们在商量明天到办公室K你。”郑英起初不信,小龙说了三遍,她终于信了。“刹那间,一股热血往上涌,之前的种种付出历历在目,愤怒、心酸、颓丧,各种消极情绪一齐涌上心头。”郑英回忆说。

    得到“情报”之后,郑英找到两位男同事帮助。第二天一早,两位男同事如约守在办公室门口巡视,只要里面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进来给她壮胆。

    “我当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因此无所畏惧。”一切布置妥当,郑英不等伟伟前来,先发制人,把伟伟叫进办公室,开始发泄自己的委屈与怒火,酣畅淋漓,甚至把“畜生”都骂出了口。

    可剧情并没有按照郑英的设想发展,伟伟听到“畜生”两个字后一怔,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两巴掌,歉疚地说:“我真是畜生!”急转直下的剧情让郑英错愕不已,旋即涌起激动和惊喜。她知道,如果没有前面的种种付出,就没有剧情的反转。

    此后的一周,伟伟一声不吭,一开始郑英很开心,心想终于安静了。但是时间一长,看到伟伟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理人,也没人理他,特别孤独。郑英看下去了,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她示弱了:“现在该你发挥一下作用了,你帮顾卫祥去抬水好不好,我看他自己有些吃力。”伟伟抬起头看着郑英,眼神里全是不可置信,但他马上反应过来,回答说好。于是,伟伟不但给自己班里抬水,还给老师抬水。他发现当自己对别人好的时候,别人对他也很好,这让他终于体验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

    现在,伟伟成了一名厨师,自食其力,自得其乐。

    至今想起伟伟,郑英还心有余悸。“遇到伟伟,是你的不幸还是你的大幸?”面对这样的问题,郑英说:“过得了便是大幸,过不了便是不幸。两者没有分明的界限,不幸往往是化了装的大幸。现在想想,当时的那些艰难,是化了装的机遇。”

    2007年,郑英花一年时间写了《课堂,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一文,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上。

    初稿完成了,郑英明知有问题,但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她将文章放置一边不管了,然后聚焦这个话题看书、听课,留心自己和他人的课堂。一个月后再拿出来看,就发现了原稿的问题,然后自己动手修改。比如,这个案例不典型就换一个,那段叙述欠清晰就完善一下,如此反复修改十来次。当文章发表时,做事讲效率的她发现,做事也需要沉淀,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总是说要发现学生,其实教师发现自己更重要。”

    2010年到西南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国培”是郑英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又一个节点。在这里,郑英的思想受到碰撞,在自我完善之路拾级而上。

    去参加“国培”前,郑英正处在迷茫期,她的班级管理严格到位,工作效率高,学生成绩更不用说。但是,令她不解的是学生怕她,离她远远的。郑英反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满足吗?”

    互相交流时,同是学员的朱永春老师说,班主任不要总以制度完善而自喜,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引领。“道德引领”这四个字一下子就烙在了郑英心里,令她豁然开朗,一下子打开了局面,使她的班主任工作从此淡化制度,有制度但不依赖制度。

    “国培”期间,郑英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角落里,不到万不得已不开口。有一天晚上的破冰活动,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郑英介绍了收作业、搞卫生等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细节,非常实用的做法和经验令全体学员直呼过瘾。班主任夏海鹰更是给了郑英很大鼓励,让她写培训简报,安排她当学员代表在结业典礼上发言。班主任的认可、同行的肯定,加之自己的表现,让郑英发现了自己的优秀:“原来我也可以。”这次可遇不可求的契机,成就了郑英对教育更深的理解。

    以前,如果有人建议郑英多读书,她会不屑一顾,心里暗暗不服。但是,听了西南大学教授李大胜的课之后,郑英深深折服了。当得知李大胜教授口才了得、思想深邃的奥秘就是多看书时,郑英开始了有意识的阅读。

    在她的书架上,国学经典、中外名著一字排开。郑英读书不是浏览,而是结合教育教学加以思考的精读、深读,有些书的章节她能出口成诵。

    阅读国学经典,郑英变得哲思善辩;阅读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郑英的文字风格开始变得柔和;阅读朱光潜和宗白华,郑英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郑英变得通透明智、内心平和。“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哪一本书的作用,而是综合效应。”

    有境界自成高格。郑英之所以能把普通的一件事做得别具一格,出人意料,甚至拍案称绝,是因为支撑这些创意的是善良真诚、多思善读和浪漫情怀,是对生活的热爱。唯如此感发出的创意才会好玩又有效,也唯如此,教育才能称之为教育。

    (郑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导师。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和《教育,向美而生》等)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