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百家笔谈
成长在规则的阳光下
朱 萍

    班主任严格带班不是错,但“严格”是疾言厉色还是有序管理?实践证明,让学生“沐浴”规则之光,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自治。本期刊发教育部“领航工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辽宁省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朱萍关于班级管理的第一篇——

    ————————————————————————

    不少班主任都想“管好”班级,但现实往往是班主任越严格,学生越叛逆。在22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导致班主任无法有效管理班级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一方面在于“唯分数论”的教育质量观带来的偏差,另一方面在于谋求学生“为守纪律而听话”的班级管理理念带来的偏差。

    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是“好学生”吗?显然不是。考90分的学生是学业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由40分提高到60分的学生也同样优秀;学生被管控得噤若寒蝉才是“好学生”?当然不是。能遵守纪律的学生是品行良好的学生,能做到减少违反纪律次数的学生同样值得鼓励。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解,班主任要摆脱“为管而管”“管而无功”的被动局面,就要承认学生固有的差异性,结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有针对性的成长目标,激活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需”,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获得感。

    为此,我构建了初中班级目标导向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活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包含目标引领、学业进步、品德发展三个方面,细分为30个“奖”与“罚”并存的考核细目。这套考核评价体系不以分数排名次,而是以★和☆两种“星星”为代币符号,因而也称“星星考核制度”。当学生达成目标、成长进步时得到★,起强化、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未达成目标、出现问题时得到☆,起预防、矫正、禁止的作用。同时还规定★与☆按照1:3的比例抵换,表示一时的进步与问题并不是终极结果,都是成长过程的体现。期末时,评选三好学生等荣誉,既不需要班主任主观决定,也不需要学生间靠人情投票,均看得★数量。

    我将考核细目张贴在教室,便于学生随时审视自己的行为,在问题未发之时得到预警;每天公布考核情况,便于学生及时享受进步的喜悦和进行反思,在问题发生后进行自我矫正。对班级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考核细则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日常考核由学生考核、小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意识增强,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养成。

    规则明确后,具体落实还需要班主任严格把关。比如,在一次活动中出现了严重“践踏规则”私下交换组员的行为,两个组长因触碰了“星星考核制度”的最严处罚细目,各得20个☆。

    为什么重罚学生?我告诉当事人,假如在战争期间上级安排你与同伴各带一组人坚守阵地,你却从同伴队伍拉走一个人,同伴将陷入何种境况?在道路上驾车,为了快速通行,有的人可能会超速、有的人可能会闯红灯,从道德层面看这属于投机行为,但从法律层面看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处罚是手段,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才是我的班级管理目标。

    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关键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迎着规则的阳光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学习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收获,班主任就可以将工作重点转到指导学生设置成长目标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来,进而实现班级自治,学生自主成长。

    (朱萍,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任教于辽宁省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二初级中学,西南大学卓越教师培养导师、渤海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领航工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