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决策者说
壮乡控辍保学的“三个一”策略
曾伟杰

    壮族人口占60%以上的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近年来始终把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作为教育扶贫攻坚、打赢“义务教育保障战役”的重中之重,以“三个一”举措推进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动态“零失(辍)学”,让每一个壮乡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学,并留得住、学得好。

    全面排查“一盘棋”:让适龄儿童核查“一个都不漏掉”

    覃塘区牢固树立适龄儿童入学排查“一盘棋”,由区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组织排查核准本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

    一是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区域内人口中6-15周岁学龄儿童少年信息进行筛查,精准掌握本区学龄儿童少年基本分布信息。二是组织开展精准核查。印发《覃塘区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千名教师”“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大排查工作方案》,把乡镇(街道)、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学校教师整合成乡(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大排查工作队伍,由乡镇政府领导挂帅,学区、村委领导为副组长,在春、秋季学期前,分片包干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一村一组,不漏一户一人”。并通过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在校生名册进行核查,对随父母到外地生活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由乡镇政府(学区)发函到学生流入所在地请求协助核实,确保不漏一人。

    劝返帮扶“一本账”:让建档立卡学生“一个都不失(辍)学”

    “一本账”,即各乡镇(学区)、村委会、学校对排查核实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造册,分列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形成各乡镇、村委会、学校劝返帮扶“一本账”。

    压实“双线四包”责任制。覃塘区按照“双线四包”责任制,对照“一本账”认领责任,组织劝返复学工作。对未按时返校的辍学或疑似辍学学生,由政府、村委、扶贫工作队员、帮扶人和学校教师负责动员劝返,实行“台账管理”。对已经到外地打工的辍学学生,由乡镇干部、教师组成的劝学小分队到务工地劝返,做到不“销账”不收兵。对动员劝返复学仍未返校的辍学或疑似辍学学生,采取行政督促复学与司法督促复学相结合机制,按照辖区属地负责原则,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发放《义务教育限期复学通知书》,责令监护人或家长限期送适龄孩子返校复学。

    政府“买单”劝返学技。对辍学时间较长,年龄在15周岁左右,怎样动员也不愿意返校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覃塘区政府主动与贵港市中等职业学校联系,动员这部分适龄儿童少年到职业学校就读。两年来,区政府共组织50名学生到中职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学习培训,由区财政划拨6万元经费为他们提供伙食和学费补助。

    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对列入帮扶“一本账”的家庭困难学生,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2020年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557.7万元,受助学生3002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768人次,做到“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辍)学。2019-2020年,覃塘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户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率为零。

    家校关爱“一条心”:让建档立卡学生“一个都不掉队”

    覃塘区坚持家校共育机制,关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千名教师“大家访”机制,每学期派出教师入户不少于2次,在拉近家长与教师距离的同时,让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关怀上“一条心”。

    “一对一”结对帮扶。教师与困难学生结对、优秀学生与困难学生结对,在学习、生活上给家庭困难学生帮助和关爱,定期到贫困学生家庭开展帮扶关爱活动,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仅2020年春季结对帮扶学生6300多人,参与结对帮扶党员教师1856名。

    送教把爱送到家。对有接受学习能力但无法入学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由各学区组建“送教小组”,采取一对一、多对一“送教上门”,开展知识教育、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满足孩子的求知求学需求。

    丰富教育内涵。多年来,覃塘区践行“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近5年来,共筹措资金3.2亿元投入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同时,实行订单式、联盟式送教下乡,每个学区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到边远乡村学校、薄弱学校送教30节(次)以上,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乡村学校开展“一校一特色”、劳动教育、校园才艺“十个一”活动,让每一所乡村学校充满活力。把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让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体力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

    (作者系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