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劳动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
张丽虹

    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新时代推进劳动教育的“总动员令”,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绘制了开展劳动教育的蓝图。而在实际学校教育中,中小学落实劳动教育往往大而笼统,不接地气难以落实,劳动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区域层面,一是缺乏理论框架。国家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但是缺乏课程大纲和教材。目前中小学在落实劳动教育时,还多停留在学校自发组织层面,鲜有从区域层面进行统筹实施;二是缺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学生实践活动场地还多停留在参观、研学等层面,缺乏真实的学工学农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在组织和计划活动方面受到了限制;三是缺乏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与教育怎样一体化设计、劳动教育如何指导、成效如何评价等存在盲点。

    学校层面,开展劳动教育缺乏教材指引,学校落实劳动教育“无从下手”。教学形式方面缺乏有效范式,没有纲领性的引领和实施范式,有的学校以值日卫生清洁替代劳动教育。劳动形式缺乏详细可操作的劳动项目,多数学校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德育。劳动评价缺乏系统的过程性评价和量化指标,评价的对象、主体、方式都没有明确要求,简单以争章评比取代劳动评价。

    家庭层面,家长对劳动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家长认为劳动挤占了孩子学习的时间,是获得好成绩的“威胁”,这种包办现象直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劳动观念。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足,劳动就是脏累差的代名词,有部分学生知道参与劳动很重要,但在实际参与方面却并不积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越明显。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通过区域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区域劳动教育的普遍性与学校发展的个性化,有效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整合、由形式走向实质、由经验学习走向课程建设,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机制保障:区域统筹,优化顶层设计。南山区教科院从2017年起先后制定、印发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统筹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领域共同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行“增智树德,强体育美”的新劳动教育理念。

    南山区推行“3+2”科研模式,提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3+2”,即三层级两主体课题研究模式。“三层级”是指区域层面研究省级重点专项课题;学校层面申报市、区级课题,形成“省-市-区”三层级推进研究课题的局面。“两主体”是指“区域大课题引领—学校小课题落实”和“学校大课题引领—科组小课题落实”。区域引领的大项目、大课题分解到学校进行具体实施,学校立项的大课题又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落实到科组。区域“大”课题,学校“中”课题,教师“小”课题,形成劳动教育课题研究的“树状结构”,实现了以科研引领带动区域劳动教育发展。

    经费保障:创设空间,打造劳动技能室。从2019年起,南山区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建设劳动技能室。目前已建成40间,未来两年全区所有中小学都建有劳动技能室,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劳动操作空间。劳动技能室是以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围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学校劳动教育场所,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为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室设计、建设有烹饪室、手工室、木工室、陶泥室、“校园农田”、土培和水培园地等。对初、高中学生则以提高劳动素养为主,可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建设各类职业体验环境,如车间、维修间等。

    课程保障:自主统筹,建设多元课程。南山区以“学科课程+地方课程+特色课程”的优质、多元劳动课程为载体,夯实南山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础。一是学科课程开齐开足。南山区各学校落实好课时安排,以学分制形式规定学生劳动时间。二是地方课程全区普及。根据南山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和高新企业资源聚集的优势,南山区教科院自主开发适合南山区情和校情的地方课程《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根据日常劳动、服务劳动和生产劳动三种不同类型劳动及年段要求,研制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劳动实践指南。三是特色课程百花齐放。特色课程是学校在学科课程、地方课程上增设的劳动教育特色类课程,由各学校自主或合作开发,依托学校劳动技能室和社团活动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目前全区学校100%开设劳动教育类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一校一特色”或“一校多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人员保障:分层建设,培养教师队伍。分层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劳动教师队伍。区域层面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员,在全区指导、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学校层面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师队伍。学校设立劳动教师岗位,一方面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兼任劳动课;另一方面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校的劳动特色课程和社团课程。社会层面吸收优质社会资源,聘用其在校内校外劳动实践中担任指导教师。

    评价保障:搭建平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南山区以“两平台”建设实现学生劳动过程全记录与成果评价。“两平台”是指“四点半”社团和劳动实践评价小程序。“四点半”社团是全区所有学校所有社团类课程的综合平台,学生可以登录微信小程序进入平台选择劳动社团课程进行学习。劳动实践评价小程序,即学生登录劳动评价小程序记录劳动准备、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日记全过程。南山区改变传统的竞争式、评比式评价为展示性、分享式评价,用真实记录劳动过程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劳动教研员)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