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教评论·时评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关注“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理想特质
周建文

    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国优计划”首批试点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重点培养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目前,30所试点高校培养工作全面展开,如何培养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师备受社会关注。

    “国优计划”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的积极探索,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国家科技创新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计划能否真正发挥实效的关键。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鉴于其生源的独特性、培养模式的独创性以及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应关注“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理想特质,确保更好实现政策目标。

    立足终身从教的教育情结。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既然未来要成为光荣的教师,“国优计划”研究生就应及早明确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追求。因此,准确识别学生报考“国优计划”的真实动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30所“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学校,在业内影响、资源配置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加之“国优计划”授予双学位的政策、订单式培养的优惠条件,不排除部分学生报考时是冲着学校的名声与影响力,而非出于对教育事业真正的热爱。有鉴于此,建议“国优计划”研究生招生时,要注意精准识别报考学生是否具备深厚的教育情结和较大的职业潜能。除了笔试之外,还可通过面试、个别调查、同学评价等方式,考察报考学生是否乐教、适教、爱教,从而做到精准选拔。此外,还可以借鉴规范公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研究生毕业后定向从教、限期服务等要求,堵住漏洞。

    教育是一门言语沟通与心灵影响的艺术,智商与情商能否同步发展,能否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有没有教师所必备的耐心、细心与热心,是否愿意暂时放下学术研究,抑或有没有教师的职业潜能,也是选拔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有必要研制科学、合理、高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及行为指征测量体系,做到精准甄别。

    开展科学教育的知识储备。“国优计划”首批试点学校主要集中在理学、工学专业较强的院校,旨在利用知名高校的资源优势,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准,为科技强国提供智力保障。名师出高徒,让优秀的教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最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国优计划”研究生要具备理工科学生扎实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精神,这样方能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完善,一些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尚难以回应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值得关注,但客观来看,其存在因评价机制不健全而流于形式的现象,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点燃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在中学阶段,一些科学教师屈从中考、高考的应试压力,成为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者,缺乏深入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真谛的引导,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未能引领学生实现从认识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到参与科学、献身科学的深度转型。

    当前,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优计划”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及时关注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还要不断提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能力,把高深的科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在中小学生的内心植入科学的种子。

    胜任课堂教学的实操能力。“国优计划”30所首批试点高校中,传统的师范院校只有5所。一般来说,师范院校的课程设计更关注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长期的实践经验。试点院校中大部分为国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或理工科大学,这些高校更关注科学类学科的前沿知识,能为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保障。“国优计划”要求研究生在完成学术类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修完包含教育实践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这一规定有效破解了非师范类研究生教育教学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学术素养与师范素养的齐头并进。

    事实上,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兼顾,可能有一定难度。学术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尤其是针对“国优计划”中以二次遴选方式选拔的理工类研究生来说,面临的压力相对更大。在鱼和熊掌难以得兼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确保“国优计划”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基地校按量保质地完成相应的实践类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国优计划”改变了以往由优质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卓越师资的现状。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部分中小学的掌舵人完全可以从这些优秀人才中产生。因此,建议试点高校择机开设培养具有领袖气质人才的选修课程,如教育管理、演讲与口才等,想必未来也会见到积极成效。

    总之,“国优计划”研究生应是能担负起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历史使命,坚持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未来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作者系江苏省姜堰中学正高级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