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信仰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创新之路
□ 肖红春

  编者按

  在一些人眼中,教师进修学校不过是“一座破房子、一群老头子、一套老法子、整天混日子”的“养老”单位。

  如何创新思路,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和有效培训,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责问。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以此为使命,用5年时间实现了教师培训从“被动”到“主动”、从“忍受”到“享受”的跨越。其教师成长辅助课程、高质量学习课程、民办学校教师“三级联动”研训模式、幼儿教师“赛、培、研”研修模式、教育干部“三位一体”研训模式等理念与实践的创新,让学校发展赢得了尊严。

  愿您能从这个教师培训创新的样本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单薄的人力与简陋的办公条件,并不影响梦想的产生。从“当初5个人、一间办公室”,发展到拥有常规培训、干部培训、新教师培训、名师培训、学前教育研修、民办教育研修等8个项目组或研修室、50多名专业培训师的强大阵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仅用了5年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教师培训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忍受”到“享受”的跨越。

  一、“如果你恨我,就让我做培训”

  曾有人说:“如果你恨我,就让我做教师培训。”当年,这并不是矫情之言,而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真实写照。教师进修学校,在常人眼里,不过是“一座破房子、一群老头子、一套老法子、整天混日子”的“养老”单位。在很多数教师眼里,参加教师培训不过是“被逼无奈、完成任务、混够学时、无所收获”的劳民伤财之举。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教师培训工作开展的难度、受抵触的程度可想而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组织者的最大“收获”,也许就是一次又一次费力不讨好产生的挫败感。

  如何寻求出路,打开局面,真正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培训,同时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最紧急的事情。针对教师培训业内普遍存在“有理念,无策略”“有培训,无实效”现象,通过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广泛调查,学校发现,教师培训课程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模式僵化、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是教师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瓶颈,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成为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共同愿景;使教师参与培训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忍受”走向“享受”,成为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现实追求。

  二、“如果爱教师,就给他们选择的权利”

  很多教师说:“不是我不爱学习,不是我不想参加培训,我真的要得不多,只是想要那一点点自主选择的美好感受。”“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课程,让我们能选我们所爱,学我们所选。”“我们需要高端专家的专业引领,更需要实际的实践指导。”“外请师资和购买课程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学习的需要,也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我们更需要‘接地气’的培训。”“我们希望培训不仅能提升工作效能,还能提升生活品质。”

  的确,教师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希望培训能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更多选择的可能。因此,必须把教师对培训的真实需求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追求,为教师提供优质、丰富、具有吸引力、更具“附加值”的课程。“爱教师,就给他们选择的权利”,成为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理念很美好,现实很严峻:人手紧缺,难以形成健全的培训团队;课程零散,难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基于这种状况,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方面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以补充人力、财力和物力;另一方面进行培训师队伍“四标团队”建设和“五能人才”培养。对团队的要求是,务必成为财务、人身、心理等方面的安全团队,工作精细化、优质化、合作化、创新化的高效团队,培训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学术团队,追求合作共赢的爱心团队。对个人的要求是,每一位教师务必成为能上课、能评课、能讲座、能策划、能研究的专业培训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和培训历练,以及大型活动的考验与对外交流的激励,学校拥有了一个由“五能人才”组成的策划设计素养优、组织管理水平高、研究指导能力强的培训“四标团队”。

  有了“队伍”,就得投入“实战”——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于是,我们凝聚团队智慧,以专业化、特色化、本土化为前提,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全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了适合龙岗区教师培训的课程开发机制:不定期发布课程开发指南,进修学校专职培训师自主申报,经专家审核通过后,成为课程开发的主持人。主持人面向全区“招募”一线优秀教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同时聘请专家担任课程开发指导顾问,开发适合本区中、小、幼教师的培训课程。

  通过理论论证和反复的实践检验,学校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循序渐进的三层次课程开发模式:单门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系统。这是一个自下而上、充分关注教师实际需要的归纳式开发过程。第一层次: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开放式开发,形成单门课程。重点针对教师工作过程、典型任务开发课程,重视教师经验的展示、共享、交流、改进、提升,从而形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课程。第二层次:针对特定对象、特定任务,进行关联式开发,形成课程体系。不是将单门课程进行拼盘式的堆砌、拼凑,而是更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追求课程与教师学习需求的高度契合。第三层次:整合式开发形成课程系统。将课程体系、培训模式、团队文化、过程监控、评估反馈、训后跟踪等能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元素科学整合,形成课程系统。

  到2010年,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已从“购买课程——委托设计——自主开发”华丽转身,实现了从“以外请专家为主”到“以本土培训师为主”的跨越。截至2012年9月,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已自主开发包括新教师培训、高质量学习、干部培训、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学前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教育技术培训、TAP(教师成长辅助课程)培训、培训者培训等10大系统、40个体系、220多门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内容覆盖广泛、适用群体多样、培训形式灵活、体系构建完整的课程,让教师们真正拥有了“选我所爱,学我所选”的权利,同时,他们既是培训课程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资源的“开发者”和培训课程的“生产者”。

  三、“如果爱教师,就给他们最需要的”

  “没有选择很痛苦,选择太多更痛苦!”面对数量多、质量优、培训活、效果好的课程,教师有了充分的选择权,可是太多的“诱惑”让他们难以取舍。

  “如果爱教师,就给他们最需要的!”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适应群体。给予教师最需要的课程,为不同教师群体量身定制系统的课程,并指导他们做出最佳选择,才能充分实现教师培训需求与课程内容的有机契合,不同教师群体特点与培训模式的相得益彰,培训目标与培训效果的直接对接。几年的教师培训实践证明,真正吸引人的是特色鲜明的课程,真正影响人的是完善的课程系统,真正改变人的是培训后的自我价值提升。

  从教师最迫切的需要出发,一批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吸引力、影响力的特色课程应运而生:

  新教师培训课程。遵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为新教师培训设置了岗前培训、学科“田园式”培训、棘手问题案例式培训、集中专题体验参与式培训4个环节为期3年的培训课程体系,从新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学科教学能力、自我管理和提升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使新教师从生手到熟手再到能手的成长周期大大缩短。

  职业理想、职业激情、职业规划、团队建设、规则意识、感恩与珍惜、时间管理、才艺展示、学习文化的设计、口才训练、情绪管理,这些技能是岗前培训的重点,能帮助新教师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且80%的课程通过活动体验来完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新教师的职业热情。

  “禾苗的生长须植根于田园,新教师的成长须立足于课堂”。在岗前培训结束后,不同学科的教师,将会在教学实践中接受“田园式”培训:指导教师主动走进新教师生长的“田园”——课堂,给其“土壤”施肥、浇水,诊断“生长”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新教师以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班级学生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环节为依托,通过“在看中学”“在做中学”,吸收借鉴指导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实践性知识,并在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尽快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教学流程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新教师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我们将新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如何调控课堂纪律”“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等问题,分成10~12个案例组,由区内骨干教师组织案例工作坊进行专项培训、具体指导,使棘手问题不再棘手。

  根据新教师在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我们定期邀请专家开展集中专题参与式培训,通过对问题的深层次剖析,里清根源,寻求解决途径,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指导者通过创设情景,引导新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自我反思,在交流和分享中与他人智慧产生碰撞,产生新思想、新认识,获得自我改善与提升。

  从2007年到2012年,龙岗区面向全国各地高等师范院校招聘的956名应届毕业生,全部按照“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进行培训。2009届新教师章乔石现已成为新教师培训的优秀助教。他在培训一年后,对自己参与的岗前培训仍深有感触:“5天的岗前封闭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乐趣。我在领悟到团队精神与激情的同时,更是在享受一种温暖和快乐,这种温暖与快乐,渗透在我每天的工作中,让我始终充满热情。工作中,我不会因为棘手问题走弯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TAP课程(教师成长辅助课程)。相关调查表明,全国近六成教师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症状明显。鉴于此,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发了针对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的教师成长辅助课程体系(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TAP)。该课程体系设置了一套系统、长期的成长辅助课程,通过专业人员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咨询,从身心健康维护、艺术修养、人际关系处理、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职业倦怠、疏导社会负面影响和压力、解决教师心理和行为困扰等方面着手,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职业效能和生命质量。在此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教师职业形象塑造与管理、合唱、器乐演奏等。针对40岁以上的“资深教师”开设的艺术修养课程,被教师们称为“最好的福利”,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热爱工作”“培训带给我的是美与快乐”……

  高质量学习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基于左脑思维方式的标准化测验、线性思考、机械记忆。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适时提出了高质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特征是快乐、主动、丰富、高效、道德。该理论认为,“思考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学习首先是一门技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学习者”,“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使用和开发学习工具”,“高质量的学习就是善于使用多样化、可视化的工具”,等等。它通过构建课堂、知识、环境、心向、方法、行为等6大学习系统,突出人际关系、学习关系、环境关系3大关系,强调安全原则、补缺原则、工具原则、关系原则、文化原则、联系原则、吸引力原则、转化原则等20个学习原则,改善学生学习行为。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各培训项目组、各学科专职研修员和培训师,结合高质量学习理论,已开发出适合各学科、各学段教师培训的高质量学习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理论学习、操作模式示范、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习工具开发等,在全区中小学推广顺利,并受邀到国内20余个省、市开展培训,反响良好,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微课程。微课程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课程主要来源于一线普通教师,他们梳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把身边优秀教师的好经验、书籍报刊上的好策略、影视作品中的好故事进行转化,通过写脚本、制作PPT,设计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微课程。微课程以其突出的优点,吸引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快餐化——单次学习,四五分钟;简单化——语言简洁,易于理解;实用化——提供策略,解决问题;多样化——视角广泛,种类丰富;聚焦化——一课一点,深层剖析;智能化——自动播放,自主学习;娱乐化——音画结合,视听享受。微课程让教师们打破时空限制,形成了学习圈,学习渗透到教师的整个工作生活过程中,被教师们戏称为“无‘微’不至的培训”。目前,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已开发出包括策略方法类、故事类、现象类、影视类等约500门微课程。

  四、“如果爱教师,就给他们最适合的”

  开发的课程要发挥最大效力,特色课程的优势要得到彰显,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培训方法的多元化和组织方式的灵活性。不同课程应有不同的实施策略,不同教师群体应有不同的培训模式,那么,如何将“最需要”的课程奉献给教师呢?“如果爱教师,就给他们最适合的。”

  近年来,民办学校教师“三级联动”研训模式、幼儿教师“赛、培、研”研修模式、青年干部“三维一体”研训模式、新教师“田园式”培训模式、校际合作研修模式、学科基地研修模式、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等,已成为体系完善、流程科学、操作性强的培训组织模式。

  民办学校教师“三级联动”研训模式。龙岗区民办学校数量多、分布广、校际差距大,面临师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生存状态急需改善等一系列问题。公众要求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2008年4月,龙岗区教育局在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民办教育研修室”,可谓开全国之先河。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不能改变大气候,但可建设空调房”的理念,以民办教师培训为抓手,着力改善教师的成长环境。教师进修学校采取了区、片、校三级联动,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的研训模式。区级研训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重在整合优质资源、纵向引领,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片区研训依托各街道教研室、公办学校项目负责人,重在资源共享、横向协作,核心是解决片区内教师们共同关注的教育教学难题,以课例观摩、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校本研训重在实践演练、行为改进,以诊断咨询、现场指导为主要形式。(下转15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信仰
分数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