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中教育均衡发展启示录

(上接1版)

  2008年,晋中开始试水教师交流制度。“办学条件的均衡,为城乡教育共同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可能,但是要想达到真正的均衡,还需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而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正是促进教师资源再分配的有力抓手。”鹿建平说。

  在交流条件方面,晋中市规定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凡是在同一岗位任职满6年的,必须异校交流。专任教师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并完成一轮教学任务的教师需异校交流。每年学校参与交流比例为专任教师的10%。

  在交流范围上,实行小范围区域内交流,城区教师在城区交流,农村教师在农村交流,交流的学校以骑自行车15分钟回到家为限。

  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城市学校强弱捆绑交流。1所城市优质校对口2-3所同城薄弱校进行交流,实行“人走关系走”,捆绑学校形成教师交流、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的联合体;二是城乡学校实行盟区式交流。以县成立“教育盟区”,把城内优质学校确定为盟主,每校对应1至2个乡镇的学校,进行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尤其是近些年,在盟区内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交流策略上有2个原则,一是体现人性化。大体上,农村教师交流路程是骑自行车不超过半小时;城市教师交流路程是骑自行车不超过一刻钟;城乡交流服务期限,根据路途远近,分别为1年、2年和3年,原则上实行“人走关系留”。二是注重政策导向。从2009年起,教师评聘职称、评模选优、评选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必须有异校交流经历,促进了教师由“被动交流”转为“主动交流”。

  教师刘瑞芳交流到小白小学之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一个学期就上了6次公开课,并做了多次专题讲座,把她自己专业知识和语文课改理念向农村教师倾囊相授。同时她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在她的指导下,原先全乡成绩排名倒数第二的班级,仅仅用了一个学期就一跃成为正数第一。

  小白小学教导主任王婷说:“以前很多老师只会听课,不会评课议课。交流的老师来了之后推行了‘辩课’制度,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能够热烈地、真诚地、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通过辩论,加深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这种方法对我们农村年轻教师帮助很大。”

  在交流队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或中层干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学校教学和管理经验,帮助薄弱校快速成长。

  2012年秋,当了十几年太谷实验小学副校长的要季萍交流到了胡村小学做校长。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人事变动,竟在胡村引起了小小的“蝴蝶效应”。

  履任之初,要季萍便对胡村的教育生态皱起了眉头。胡村经济较发达,企业不少。村民认为孩子即使不上学将来只要能在村中企业工作,便衣食无忧,所以他们对于教育的诉求很少。但久而久之这种漠视教育的恶果渐渐显现,这里的村民人文素质较低,行为习惯较差,交流沟通能力有欠缺。“与村民沟通不畅,让我在刚到胡村小学的那些日子倍感煎熬。他们对教育的不重视,让我很焦虑。”要季萍说。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要季萍决定要先改变她的学生们。她在刚刚交付使用的新楼里成立了晋中第一个“乡村少年文化宫”,开设了国画、书法、合唱、舞蹈、电声乐器等多种丰富多彩的课程,并外聘专职教师任教。

  “给学生们一方舞台,他们会将无限可能转化为现实。”要季萍说。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很多孩子在美育的熏陶下脱胎换骨。看着学生的日益优秀的表现,她萌生出一个想法——带着孩子们在村里举行“巡回演出”。

  村民们看到孩子的表演后,意识到原来农村的孩子也能这么多才多艺,也能这么优秀,一改往日对教育的偏见。有几位家长后来还参与到巡回演出的队伍里,真切体会到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巨大转变。

  要季萍把这些点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胡村的教育环境正在慢慢转变,我相信假以时日,这里定然是另一番景象。”

  近5年来,晋中市共交流教师1.2万人,公选和交流校级领导1300人,年交流比例占专任教师的10%,实现了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合理流动,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对口交流。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锻炼提升。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突破教育均衡最大障碍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硬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是核心,而生源均衡则是衡量教育均衡的标尺。

  “择校的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均衡教育。”鹿建平说。基于这样的认识,晋中市教育局从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入手,从2001年开始,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比例从5%逐步提高到100%。而2010年秋季及之后入学的初中生享受100%指标到校政策。

  所谓“招生指标100%到校”,就是划定全市优质高中的招生总名额数,然后依据所属中学的实际参加中考人数,直接将招生指标下派。以2012年为例,晋中市确定了榆次一中等16所省、市级示范性高中为80%指标到校的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到校指标总数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总名额数,减去20%的择校生计划名额数,再乘以80%,最后得出的数字即为2012年用于所属初中学校指标到校的全部数字。

  为避免初中学校因100%指标到校而忽视教学质量,晋中市不搞平均:80%的指标按照学生实际参加中考人数分配,属于“基础性指标”;20%的指标依据对初中学校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分配,属于“激励性指标”。

  为了保证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公平,晋中市教育局规定,享受到校指标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在招生划片范围学校就读,二是在该校建有正式学籍,三是在该校就读3年,四是必须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择校生、借读生没有资格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让许多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校冲破了发展的恶性循环。

  榆次八中是一所城市薄弱校,因为紧邻优质初中榆次五中,所以生源不断流失。“最少时,一个班只有20多个学生,面临被自然淘汰的厄运。”校长范晓东说。100%指标到校后,许多生源回流,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八中已经恢复了900学生的饱和状态。“而且卸去了中考激烈竞争的担子,我们可以将精力放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等方面上,很大程度上回归了教育的本质。”范晓东欣慰地说。

  在招生指标100%到校后,生源被重新合理分配,而作为像榆次五中这样的优质初中,会不会因为失去了原先的“绝对优质”的生源,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呢?

  “完全不会。”校长王红梅肯定地说,“五中以前作为择校的热门校,看似风光却备受其苦。我们的班容量常常在八九十人。教师不堪重负,学生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由于学生多,学校场地有限,许多二课活动不能开展。自从指标100%到校之后,我们的班额恢复正常,许多课程得以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大大减轻。而就学生的成绩来看,和过去相比没有下降。这说明我们晋中的教育均衡发展绝不是削峰填谷式的假均衡,而是抬谷造峰的内涵式均衡。”

  阳光招生与均衡编班,升级教育均衡

  回想前些年的“择校热”、“择班热”,王红梅还心有余悸:“每个人都想进好学校,进了好学校又想进好班,各方压力劈头盖脸而来,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人。每到开学季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我甚至都快得开学恐惧症了。”这种无奈,相信和王红梅有一样境遇的校长都能感同身受。

  而2010年秋,晋中市为像王红梅这样“饱受”“开学恐惧症”折磨的校长们送来一服良药——晋中市规定从2009年开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实施“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

  “阳光招生”是指晋中市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时,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每年招生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招生方案,确定划片范围,制作划片示意图,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而“均衡编班”是每年秋季开学前,晋中市都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对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进行电脑派位、随机编班。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强弱搭配,以班编组,由班主任现场“抓阄”,确定所带班级。

  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彻底革除了困扰晋中教育多年的“择校”“择班”的旧弊。2010年榆次区首次举行均衡编班引起了晋中社会各界不小的轰动。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榆次区教育局在榆次二中学术报告厅,对全区11所中学79个初一班级,4215名学生集中进行了“阳光编班”,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纪检委、区监察局以及近百名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见证、监督了编班全过程,电脑随机排序、班主任现场抽签、编班结果当场公示。“这样定老师,我们无异议!”“这样做很公平,我们满意!”这是2010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榆次区2010年初中新生编班工作会上,大家一致发出的肯定声音。

  均衡编班不但解决了择班难题,而且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均衡编班,取消了重点班、实验班,所有教师面对均衡的生源,在公平竞争中找回了职业尊严,提高了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动力

  晋中采访一路走来,记者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美丽气派的校园,而是晋中教育人身上所生发的独特精神气质。在这片曾经孕育过数百年晋商辉煌的土地上,人们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晋商“敬业、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投射在教育人身上,表现出的就是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气质。

  曾有兄弟省市的同行在晋中蹲点调研半月有余,最后得出结论,晋中教育发展的经验很难复制。为什么?据记者了解,晋中有一个浓厚的党委、政府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有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有超强执行力的教育队伍。在晋中,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不仅是财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政策和发展环境的支持。教育上很多重要的政策文件要上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以市委、市政府或部门联合行文,这样做既得到领导支持,在工作中减少了来自各级领导的工作阻力,又加大了推进力度。特别是每年对各县(区、市)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进行,考核结果要纳入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实绩。更重要的是晋中的校长、教师的敬业程度超乎寻常。然而付出汗水不一定就会成功。晋中教育的成功还得益于晋中教育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推进教育均衡的四项大措施,每一项都像手术刀一般直指教育顽疾的症结。据了解,晋中教育局领导班子都是从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对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这样专业型智慧型的领导班子有足够的资本和自信能够为晋中教育发展勾画蓝图。

  在宏观把控之外,教育局在制定政策时也能关注到微小但关键的细节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及时对政策进行修正。这也是施政智慧的一种体现。比如在“万人交流”的过程中,能根据交流教师家庭的实际情况,弹性调整交流时间和交流学校,极富人性化。正是这种施政智慧让晋中义务教育均衡机制健康顺畅运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真正搞改革不会得罪人
晋中教育均衡发展启示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