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出误区建设课堂
□ 杨庆华

  近年来,创建高效课堂成为许多中小学追求的目标。很多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创建高效课堂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笔者通过深入各种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发现,一些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教师对教学效果认识的误区——重形式,轻内容。

  在不同的场合,不管是优质课还是示范课、研讨课,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听一些课,课堂上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都成了跟着教师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作秀的多,有实质性收获的少。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目标层次浅,为热闹而讨论,无深入、实质性的内容,只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三维教学目标不明确。二是评价时曲解了目标评价。如有的教师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口头禅是“答得很好”、“很正确”、“你真棒”等等,接着安排相对多的时间让学生停留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的层面。三是采取“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即不该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也安排学生去“死啃”,该启发引导时也做得不到位,蜻蜓点水,结果出现很多漏洞,生米常做成了“夹生饭”。

  误区二:将简单的分小组学习界定为小组合作学习——重表面,轻实质。

  笔者听过很多公开课,发现授课教师无一例外都关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管班上人员多少,不管室内秩序是否井然有序,总是让学生上课时分小组坐一起,或者授课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然而细细观察会发现,有的小组学习形同虚设。比如一节课里,小组的合作仅限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谈论一番,而且有的问题完全没有讨论的必要,反而会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一下课,这种所谓的合作小组也就不存在了。可以这样说,这些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的延续。

  所谓“合作”,应该是同学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合作的内容有探究题、共同完成讨论、活动、练习等。合作的时间不仅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小组合作不仅有当堂课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阶段、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

  误区三:认为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多提问、多讨论——重气氛,轻深度。

  有这样一种倾向,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多,讨论多就是实施高效教学了。于是授课教师不论问题的难易,非常浅显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频频。有的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有这样一节课,整节课教师提了10多个问题,教师问,学生答,看起来气氛热烈,学生回答得也不错,但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教师都包办了。

  其实,这种仅仅让学生对问题作简单判断的方法,根本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收获了促进其成长的东西。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和大学生活接轨的新课堂
周刊话题预告
■我在干吗
班级文化(十五)
跳出误区建设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