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陶学校故事多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圣陶学校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故事的源头就在校长王天民这里。王天民既充满传奇,又善于发现故事。然而,比发现故事更重要的是传播故事。许多圣陶学生的故事,经天生极具表达力的王天民发现后会迅速在校园里广为传播,这已成为圣陶学校独特的“故事课程”、“故事文化”。

  尽管圣陶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有1000多人,但在王天民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是奇迹。每每说到圣陶学校的“小天才们”,王天民总是如数家珍,常常能准确清晰地讲述发生在某个学生身上的奇迹故事。

  所以,了解圣陶要先从了解圣陶“小天才们”的故事开始。

  郭向艳是王天民提到次数最多的名字,堪称王天民的"掌上明珠"。从抑郁症患儿到“圣陶学霸”,郭向艳可谓圣陶学校人人皆知的"名人",在圣陶学校许多学生心中她属于"女神"级别的。

  袁姗,王天民眼中的一个“小天才”。作为高中预备班的学生,她所在的班级是真正的无师。教师只有受到学生邀请才能进班的建议,就是他们班提出的。

  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圣陶学校就读的袁姗,王天民对她再熟悉不过了。“袁姗属于特别聪慧的那种,但是用她自己的话说,学习并不勤奋!”王天民并不把这看成是袁姗的缺点,在王天民眼里,这是特点而非缺点。

  与袁姗交流,你会发现她属于特有主见的那种学生。

  “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钻研难题,独立攻克一道难题很开心。还有,给别人讲题特有成就感!”

  “遇到攻克不了难题怎么办?”

  “我从不盲目问老师,先自己研究一下,我相信难题一定能解出来!”

  王天民介绍说,袁姗总是投入很少的时间却能学会别人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学会的知识,她特别善于提问题,平时总会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让老师束手无策。“袁姗是能成大才的学生,我相信她能行”。

  而袁姗坦言,她最佩服王天民校长,“好像没有校长不懂的知识”。校长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欣赏,让人更感动。

  圣陶学校的“六(三)现象”也是王天民逢人就讲的一个故事。在圣陶学校没有“全面超常”之前,分为普通班和超常班,普通班是按照正常的教材进度学习的,超常班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超常学习内容。是否选择超常往往由包班教师提议,最终由学生和家长决定。

  那个时候,六(三)班是一个普通班,一直按照教材的进度按部就班地学习。直到有一天,学生魏玉龙和连梦局觉得现有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的他们需求,于是,两个人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主动找校长王天民学习七年级的知识,“有需求找校长是圣陶学校的常态”。日复一日,两个人悄悄进行的“地下学习”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从两个人到8个人,进而发展到全班学生都逐步进行超常学习。这个事情是他们秘密进行了一个月后才被教师发现的,就这样在教师的支持下,两个人跟着王天民3个月时间自学完了初中的相关知识。

  升入七年级的时候,两个人总共待了不到10天,就主动申请跳级到八年级,一个学期后,两个人再次申请进入代表初中部最高水平的“高中预备班”。一年连跳两级,两个人一下子成了轰动全校的“新闻人物”。

  有故事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张志标可能是圣陶学校“最奇葩”的教师了。在他身上至少体现“三个最”,一是最不像教师的教师,二是最不会教的教师,三是最牛的教师。这丝毫没有夸张,看一看他简单的经历就会让你惊讶。

  52岁的张志标高中毕业,来圣陶学校之前他打过零工,搞过建筑,跑过运输,所有的经历都与教育距离很远。40多岁才开始改行做教师,进入圣陶学校负责过后勤管理和政教工作,后来在王天民的鼓动下,开始带五(三)班,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最不起眼的班,在他的带领下竟然一路领先。在同事眼中,最不会教的张志标却能迅速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且在同年级综合评比中保持第一名。

  “遇到不会教的知识怎么办?”

  在张志标的视野里,学生、其他教师和校长都是他可以随时利用的资源。记者采访期间,有一天放学,张志标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校长办公室,求教一道数学题的多种解法。他与校长在纸上边画边说,一阵探讨,竟然忘记了办公室里的客人。这就是张志标的工作常态。

  圣陶学校故事多。每一个故事里都有耐人寻味的“教育之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圣陶学子的精神图谱
学生说
圣陶学校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