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 上一版3
2016年3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暇时读闲书
□ 马向阳

  孙犁先生在《耕堂书衣文录》中提到《金陵琐事》一书,他写下这样几句话:“此等书不知何年所购置,盖当时影印本出,未得,想知其内容,买来翻翻。整理书橱,见其褴褛,装以粗纸,寒伧如故。忆鼓捣旧书残籍,自十四岁起,则此种生涯,已四十年。黄卷青灯,寂寥有加,长进无尺寸可谈,愧当如何?”

  阅读至此,想起自己书斋中也藏有一套关于金陵风物的旧书,便随手在旁侧批注道:“此书上下两册,余书橱中亦有之。题为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仿佛清末民初陈作霖、陈诒绂父子撰写,不知与耕堂先生所藏为同一版本否?”  

  写完这几十字,忽然有些不自信,于是遍寻书橱,才知道原来所谓金陵风物方面的旧书两册,实乃《金陵琐志》,并非耕堂先生所谓《金陵琐事》。耕堂先生所藏之书,为明人周晖所撰,万历三十八年初刻,今有影印本与排印本一并传世。想来惭愧,两种截然不同的书籍,竟被我混为一谈,可知学问之道,焉能臆想?

  灯光之下,浏览《金陵琐志》,深感陈氏父子真学问大家也。陈氏父子出身名门,自幼熟读经典、潜心学问,又重视负笈远游、览古鉴今,尤其喜欢徜徉于古都金陵山川名胜之间和街衢里巷之内,考察其沿革之渊薮,辨别其承续之脉络,研究其发展之内蕴,留意其风物之变迁。正如陈作霖在其《凤麓小志·自序》中所言:“弦诵余闲,不废游览。每当春秋佳日,辄与李生师葛、郑甥鸣之,暨儿子诒绂、诒禄辈,陟跻冈阜,搜胜探奇,就父老以咨询,感古今之兴废。归即翻阅故籍,证以见闻,件系条分,慨然有撰述之志。”《金陵琐志》的内容涉及山川、里巷、街衢、桥梁、寺庙、祠宇、园林变迁、手工制作、风土人情、四时节令等,是研究南京历史发展、风物承继和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乡邦文献。皇皇百万言巨著,正是陈氏父子留给后人的地方史志。

  独特的地理形胜和血火浇筑的历史进程,注定了南京是一座拥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城市。多年以来,我往返南京城多次,或问梅访友,或小住休闲,静听古刹钟声,品尝特色美食,真是一桩雅事。记起某年夏始春余时节,我在金陵饭店附近休息,柳荫下飘来一阵莺声,悦耳动听。举目遥望,一群少女身穿浅蓝偏襟短衫,着黑色百褶裙裾,顾盼生姿。询问友人,答曰:“一群民国范儿,是大学生在照毕业照呢!”这正是古都金陵的味道,忆旧或恋旧,皆是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并非“遗老遗少们的复古倒退”。

  耕堂先生爱购书,喜阅读,重思考,善学习,其典雅清新、生动活泼之语言,一得之于生活累积,一得之于经典阅读,两者融会贯通,才铸就了大师风范。耕堂先生购书读书,并无一定法则,全是出于性情,率意而为,所谓“读闲书”是也。

  对我而言,无论是《金陵琐事》还是《金陵琐志》,都属于闲书一类。但暇时读闲书,方能得读书之乐趣;读书无一定之法则,则更能得涵养之功夫。或云,“闲书无用”,非也,读“闲书”实有陶冶性情、濯涤肺腑之用。“无用”即是“大用”也,而世人多不知之。

  (作者单位系海南省海南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家里的午餐
暇时读闲书
樱花雨
中国教师书画院 春韵·踏青
对联·感怀
蠢牯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