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看四省会如何聚力

    支持乡村教师,需要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发力。

    为加快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日前,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与长沙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长沙、武汉、南昌、合肥等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中国教师发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会上达成“长沙共识”,并成立我国首个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跨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协作共同体。本期聚焦他们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创新举措。

    ➡湖南长沙:“一体化”培养精准扶持乡村教师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局长 卢鸿鸣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通过推进师训全覆盖,注重“精定位”和“高效益”;按照以城带乡、重心下移的基本原则,以“订单服务、送培上门”为主要方式,建立“一网两站三平台”师训体系,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网”。实施“互联网+教育”工程,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联校”,实现“三同”行动,架设了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的桥梁。同堂听课。通过网络搭桥、师生同听、有效示范、定期交流,加强市内优质学校名师与乡村学校同学科、同年级、同一教学内容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备课。组建城乡学校教学合作体,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视频互动同备一节课,解决乡村学校备课组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促进两组教师线上线下互动,建立专业学习同伴关系,实现共同成长。同步研训。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联校等平台,实行乡村教师全员远程培训。

    “两站”。围绕农村教师实际需求,依托省会城市的师资优势,建立名师工作站和特级教师工作站,引领、帮促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近年来,先后建立了两届6批3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120个区县级名师工作室。为发挥名优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搭建农村教师快速成长平台,在长、望、浏、宁四区县(市)农村中小学建立了11个市级名师工作站,工作周期3年。名师工作站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每个工作站由2个城区名师工作室驻点开展工作。目前,已有151名乡村骨干教师进站学习,辐射乡村教师1400人。

    “三平台”。建立健全面向农村教师的三大培训平台。一是送教下乡。自2009年以来,每年由市教育局、市教育学会、市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学前教育、小学、中学3个学段,每学段3堂以上优质课程,分3批送教到乡。二是结对帮扶。组织安排15所城区优质学校“一对一”帮扶15个中心镇(小城市、特色镇)农村学校,通过捆绑发展、对口帮扶等集团发展模式,加强对农村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帮扶;通过资源共享、教研同步等方式,帮促农村教师提高教研教改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原野行动。自2014年起,由长沙教育学院在农村地区设置“原野行动”基地学校,已设立3批7所学校,由师训骨干工作团队定期深入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湖北武汉:五大举措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 郭 琳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均衡师资配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待遇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和较好成效。

    加强教师工作领导。2014年,市领导率领教育、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赴广州、厦门等地调研,推动解决教师补充、职称评聘、编制核定等重难点工作,出台武汉市《关于深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搞活用人机制的意见》,并推动出台招募高校毕业生赴乡村学校志愿服务的办法。

    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把乡村教师补充摆在优先位置,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接收补充的教师,有计划安排到乡镇中小学,满足基层学校对新生力量的迫切需求。2014年以来,为缓解偏远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紧缺矛盾,全市参照“三支一扶”政策,面向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开展乡村志愿者招募工作,较好地缓解了乡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同时,全市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每年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乡村教师参训人数比例占参训教师总数的50%,并保证革命老区参加市级培训教师占老区教师的人数比,高于全市参训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力度,每年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专门设置乡村教师赴国(境)外高端研修项目,近年来选送3批共30名乡村英语教师赴加拿大研修等。

    深化城乡教师交流。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引导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2015年,会同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深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实行学校编制、岗位动态管理,推动“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

    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一是加强经济待遇保障。在落实绩效工资过程中,乡村教师按高于本区城镇教师绩效工资12%以内的水平确定和发放津贴。2013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革命老区教师补助制度。二是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对扎根偏远乡镇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加分奖励。三是加大乡村教师表彰力度。在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评选中,对乡村优秀教师予以倾斜支持。

    ➡江西南昌:乡村教师建设呈现五大变化

    □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局长 谢为民

    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后,江西省南昌市通过集中学习、认真领会,吃透文件要求、把握政策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实有力的步伐,推动全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呈现出“五大变化”。

    师资输送渠道日趋稳定。全市2016年共招聘中小学教师1416人,其中县镇乡村教师774人,严格按照乡村中小学班师比不低于1:1.5的要求配足配齐教师,持续为农村中小学输送优秀师资。

    乡村教师队伍面貌提振。今年教师节期间,评选出“优秀乡村教师”100人,向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推荐“全省最美乡村教师”2人、“全省优秀乡村教师”1人、“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1人,树立师德师风建设标杆;上半年实施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等各类乡村教师专项培训,更新乡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教师生活待遇逐步改善。全市严格按照省定标准,边远地区每人每月300元、最边远地区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落实到位,并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县区财政配套一定的资金,增加发放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持续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

    城乡教育互动如火如荼。一是集团发展带动战略。开展学区化管理改革试点,组建了10个集团化联盟,22个名校大学区,8个市区两级协作学区。在此基础上,2016年组建了六大教育集团,实施教育集团发展带动战略,实现了城乡、校际之间共享、共赢、共同发展。二是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全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试点市之一,目前全市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共计1457人。三是名师带动提升。以全市68个“优秀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大力开展送教下乡、送课到校活动。四是教育精准扶贫。实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制定录取优惠政策、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党建+扶贫”等多项举措。

    尊师重教氛围愈加浓厚。今年,全市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和30年的教师发放荣誉证书共计13880人次,共举办两届“感动洪城”十大最美教师评选和一届“年度教师”评选,得到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今年7月还组织了100余名优秀乡村教师赴井冈山进行疗养,传递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社会正能量。

    ➡安徽合肥: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安徽省合肥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 王杰才

    安徽省合肥市围绕相关政策,着力支持乡村教师,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育水平,补足教育发展短板。

    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聚焦解决“下得去”问题。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并向乡村学校倾斜,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定向本土化培养教师制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切实解决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问题,加强城区学校对乡村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发挥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师资的统筹管理职能。有条件的县(市)在一定范围内跨学区成立“学科教师服务中心”。加大城镇优质学校教师对乡村学校的交流力度,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后,按教师原有的职务及岗位等级聘用。

    依法保障和提高乡村教师合理待遇,聚焦解决“留得住”问题。在乡村教师中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各县(市)根据自身条件对乡村教师实行差别化交通补助政策。优先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乡村教师办公条件,推进乡村学校宽带接入,为乡村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工作电脑。妥善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实行统一的城乡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实现教学点中级岗位全覆盖。乡村教师在评聘职称(职务)时,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情况不作刚性要求。对兼任多门学科的小学教师,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教师资格证任教学科交叉认可。职称评聘和表彰活动中,对乡村教师单独切块。每两年以市政府名义表彰对乡村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养,聚焦解决“教得好”问题。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健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建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工程,对乡村教师开展菜单式“送培送教”;启动乡村学校校(园)本培训示范性项目试点建设,推进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建设乡村教师高端学习平台。建立完备的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健全乡村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