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微语录
孙和保 辑

    对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沉下心来,专心于自己的教室、课程、学问,围绕课程、教室、学生去阅读、思考和行动。只有专心、宁静,才能有效地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进而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有读书的习惯,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只是为了备课或某些职业的、功利的目的而读书,而是自由超脱的阅读,在读书并接触人类智慧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体验世界,让自己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进而摆脱职业倦怠。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学校管理者应该秉持的一项行为准则和行动哲学。学校事务不同,对其进行作为的要求也不同。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既不应该消极作为,也不应该过度作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学校发展产生的影响都可能是消极不利的,都是应该警惕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苏君阳)

    在多元的时代,孩子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实现多元的成长,父母不需要刻意培养,只需要勇敢放开、平等相待,让他们顺势成长。父母要保持向孩子学习的心态,以孩子的成长促进自己的成长,与孩子一起书写精彩的人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曹文)

    当选择成为校园主题词的时候,思考便成为常态,每一名学生都无法回避对自己、对社会的追问,自我潜能、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像孪生兄弟一样一并问世,他们也从中找到自己的尊严,抵制外来诱惑的免疫力也大为增强。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现在,我们在教育上的一个共识是要有选择性,包括高考在内,而行政班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学生同步、单一地进行着一模一样的学习,是完全固定的模式,没有选择性。

    (北大附中校长 王铮)

    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每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孩子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有点儿磕磕碰碰。但有些家长不管这些,容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动不动就要“讲礼”“讨个说法”。从教育的角度讲,“维权”没错,但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北京市汇文中学校长 陈维嘉)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