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南通:以“乡村课改群”推进均衡发展
符永平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代,其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初中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学段,实现此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时代诉求,这个难题能否突破、如何突破?江苏省南通市通过中考成绩数据分析,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初步答案。

    区域课改走出“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近年来,许多地区试图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解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问题,这些名校集团有城乡结合性质的,有与农村薄弱学校牵手性质的,也有与城乡接合部联盟性质的,形式多样。而现实是,交流到薄弱学校的名校教师说:“薄弱学校学生太差了,实在没有办法教。”薄弱学校交流到名校的教师说:“学生太优秀了,我们真有点不适应。”名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源,名校的教师已习惯教授优秀的学生,与名校联办的薄弱学校,也是靠名校的招牌吸引好生源,进而取得所谓的办学质量提升。因此,南通市教育人认为,只有引领城乡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啃下”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这块硬骨头。

    于是,南通市教育人从问题产生最根本处发力,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

    2016年、2017年两年中考,南通市如东县21所初中校生均分皆位居全市上游,前10名的学校中如东县有5所。其中“改课”最深入的河口镇3所农村初中分别位居全市170多所初中的第1名、第3名和第7名。一个“乡村课改群”的悄然出现,让许多人震撼,农村教育呈现出“包围城市”的趋势。南通教育多年来坚持研究课改、深化课改,以“改课”为切入点,着力区域整体推进终于开花结果。

    城乡一体化课改的顶层设计

    最近5年,南通市教育人思考最多的是:课堂要改,要有重点的改,要有群众基础的改。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在多元构架中寻找公约数,确立区域课改的基础要求;在阶段性实践中明晰大方向,建构区域课改一体化。对课堂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12字基本要求。

    南通市区域课改的整体谋划与把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核心素养”的统摄;二是关注“改课要素”的整合(课程领导、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数据分析、教师发展等);三是关注“教研转型”的支撑。这是质量时代课堂教学精神的南通表达!

    “限时讲授”指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指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踊跃展示”指学生在课堂能规范、大声表达,主动、积极展示。

    区域课改促进城乡问题解决

    城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南通市通过城乡活动整合,以一体化攻关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力融合专业力的推动。只有行政力和专业力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强大的指导力和推动力,这是南通市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的力量支撑。如东县景安初中是一所乡村中学,距离市区近90公里,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多次亲临课堂指导,副局长金海清前后14次进校调研,发现合作学习新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与思路。这样的工作模式,不只是对景安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更是对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和有力推动。

    “5.18”活动整合。南通市“5.18” 初中课改现场推进会,是南通市170多所城乡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各类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地标”性盛会。每年5月18日召开,参会人员涵盖南通市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教科研人员和全市170多所初中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400多人。研讨活动不仅直接与课堂教学改革实际对接,而且直接作用到所有学校的一线课堂教学。

    分层走班。不仅农村学校英语、数学等学科学生水平差异大,城区特别是城乡接合部学校同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南通市有计划地推行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各层、各学科教学难题,开展联盟学校多学科A、 B、 C层集体备课与专题研讨,使资源共享和减轻教师工作量成为可能,通过多学科A、 B、 C层优课评比活动将教学中的问题在比赛与研讨中得到有效解决。

    课改样板培育学校的引领。南通市初中课改样板培育学校有25所,其中既有农村学校也有市区学校,这些样板学校共同围绕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快了城乡教学改革一体化进程。

    品牌建设,边完善边推广。课堂品牌建设在学科,推广也在学科。南通市现有14个学科的30个学科基地。7年来,南通市在“品牌课堂”建设与辐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引领着全市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活动超过450场。

    课改一体化推进的管理

    城乡一体化的区域课改推进是南通市在教育实践中多措并举走出的一条新路。

    一是“点线面”结合策略。“点”是指课改典型校的示范带动,南通市培植各层次的初中典型,谁“冒尖”就向谁学习,力求通过样板学校的培育提升课改示范引导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线”是指点点相连结成教育联盟,教研活动是联盟的主要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面”是指点线互动、区域整体推进。

    二是教研多样化策略。南通市14个学科、30个基地不断完善学科课堂教学教研品牌,有效辐射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比赛式教研,即“人人评且人人被评”,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能力;外援式教研,即聘请外地教师参与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取长补短;常态式教研,即引领广大教师结合常规教学工作,在自己课堂开展持续教学研究;项目推进法式教研,即把课改难点问题,通过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推进来实施。

    三是严细实指导策略。对改课的基本要求和不良操作严格管理。关注细节纠偏,关注细节到位,关注细节评价。注重实践、实性和实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校际评价中,对课堂常规与细节严格要求,在评价中指导,在指导中评价。

    目前,南通市城乡学校保持各自课堂改革的态势和个性范式,比如:

    从个体学校看,景安初中“深度合作,问题伴学”;通州区兴仁中学“研学课堂”;海门市东洲中学“情智课堂”;海安县海陵中学“互助课堂”。

    从区域模式来看,有如皋的“活动单导学”;如东的“真学课堂”;海安和通州的“学的课堂”;海门的“学程导航”;启东的“102515”。

    从协同模式来看,有南通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如皋的“整体推进”;如东的“课改共同体”;崇川区的“学校联盟”。

    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分层走班”看,南通二初中的“倒式”工作法;岔河中学的“同区”走班法;虹桥二中“高分暖心”法;平潮实验学校的德育法等,真正实现了百家争鸣。

    南通市这场以“改课”为切入点,以“乡村课改群”为代表,着力区域整体推进的课改实践正在不断走向深入。这场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演绎出质量时代的南通教育新质态,不断造福农村孩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个性需求。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