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教师
杨廷环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做课题、搞教研是教研员的分内事,上好课、教好学生是教师的本分工作。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真的没有做教学研究的必要吗?教师不做研究,真能上好课、教好学生吗?

    究其原因,教师不愿做课题、进行教学研究,不外乎有几种情况。一是教师忙,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忙于管理学生,处理学生纠纷,进行思想教育,加强日常管理,负责学生安全,白天确实没有时间进行教研;二是农村基层学校教研的氛围不浓厚,效果不明显,教研活动周周进行,但几年下来并没有研究出值得推广的成果,新教师仍然在摸爬滚打中缓慢成长;三是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了解前沿的教学动态,不分享专家的教学经验,即使想研究,也不知道教育改革到底怎样进行。

    不做研究的教师,站在讲台几十年,用老经验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新形势。但是,学生的思想日趋复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也发生着变化,这样的教师也势必要发生改变。

    其实,教师在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创新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最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因此在课改中最有发言权。教学改革和创新必须建立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要在课堂中进行,脱离了课堂实践的研究是毫无用处的空中楼阁。要真正推动教育改革,教师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样的改革才更具生命力。

    为了教育美好的未来,为了基层教育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局面,教师必须转变疏于学习、研究的现状,树立科研意识、教改意识,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没有新思想、新方法,教学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育创新要经历学习模仿、改进,最后再进行自己的创新。不学习、不实践,专家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只是一纸没用的空文。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问题出现了,有的教师往往不知所措。如果教师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必然会查阅资料、借鉴专家的经验和智慧。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一个个疑难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提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了,教育质量才会有大幅度提升。

    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经验和做法,是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打磨出来的。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教改、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在制度建设方面营造宽松的教研环境和育人氛围,让年轻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研究,树立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意识,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实践出真知,只有教师有改革的欲望,有创新的动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改进,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改革,迎来新一轮课改的春天。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