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观点

    在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在2018年第1期《中小学管理》撰文强调:当前的中小学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一是办学理念和办学信念的统一;二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三是顶层设计和终端激活的统一;四是发扬传统和互学互鉴的统一;五是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统一;六是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统一。要处理好规范和指导的关系,在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

    真正的教育家很难被“打造”

    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郭涵近日在“搜狐教育”发表观点: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需要理性与稳健,需要多一点自然成长的因子,少一点人工培育的痕迹。“自然生长”与“人工培育”,由于所接受的土壤和光照不同,可能会产生异质化倾向。历史上的教育家,犹如一棵大树,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栉风沐雨、自然成长,最终长得根深叶茂,没有揠苗助长所带来的脆弱与肤浅。他们常常用生命的全部智慧做教育,他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才是自然成长为教育家的必备条件。如果人工培育过度,那么,因此而导致的异质化倾向便无可避免。

    名师不能一味“被成长”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在2017年第11期《中国教育学刊》撰文认为:目前,名师成长存在许多误区,比如“被发展”“功利性较强”“计划性过强”等,忽视了名师的自然生长,也不利于名师的长远发展。第一,从发展动力看,外推力仍然过强,“被发展”的色彩仍然过重。特别是在教师发展的管理上,目标过高、要求过急、规范过多,留给教师的空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不少地区和学校认为名师发展需要“逼”。第二,从设定的发展目标看,目的性过强,刻意追求的色彩过重。结果带来目标适宜性的缺失、功利主义作祟、浮躁心态明显。第三,从预设的发展计划看,计划性过强、过细、过“硬”,理想化色彩过重。第四,从发展的策略和方式看,工作室(坊)等策略方式单一,教师“路径依赖”色彩过重。有些工作室(坊)等的领衔人指令多于指导。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