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在两会召开之际,各地中小学也先后开学。作为迎春的“第一课”,学校如何设计?学科教师怎样谋划?周刊特别聚焦新学期的“第一课”。
上好迎春“第一课”
汤立宏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面对新学期的“第一课”,如何将学生迅速拉回学习的美好时光,开启一个“光明”的新学期?作为学校,应该给予引领;作为教师,值得深入思考。

    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能上好本校、本学科新学期课堂教学的“第一课”,让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开启美好的春天,我认为需要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思考和设计。

    学校层面精心设计,大舞台开阔学生眼界

    事实上,“开学第一课”由于其特定的时间安排,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强烈的印象与情感冲击力。因此,许多学校非常重视设计学校层面的“开学第一课”。

    比如,一些学校探索将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成为内容、形式都比较开放的“开学第一课”。上海市的中小学开学较早,2月底刚刚开学的一天清晨,上海民办华二初级中学和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学生就在教师带领下走进上海科技馆,参观“一带一路”五年影像展,并聆听讲解员的细致讲解。馆方表示,以参观展览为开学第一课,旨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带一路”认知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切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上海科技馆,“一带一路”五年影像展以图片为主、视频为辅,还引入了虚拟现实、魔墙互动平台系统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形象了解“一带一路”文化教育的平台。参观过程中,上海科技馆讲解员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文风貌、自然风景、社会百态,包括9个主题板块:“大道之行”——“一带一路”概况,“丝路桥头堡”——上海与“一带一路”,“美美与共”——“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约会吧丝路”——丝路上的中国人与中国企业,“诗与远方”——“一带一路”人文与自然美景,“丝路童心”——“一带一路”上的孩子,“我的丝路”——开车走丝路,“空中之眼”——空中看丝路。

    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强烈感受到丰富的场馆资源是良好的学习空间,借助这些新的学习场域和空间,更好地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生活。而上海科技馆为吸引学生参观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还精心设计了“科学LIVE秀、科学列车、STEM科技馆奇妙日、3D打印创客课堂、科迷工作坊”等专题内容,自然博物馆中的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小小博物家、绿螺欢乐多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学校也提醒学生:闲暇时,可以多到博物馆、科技馆转一转,这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机会。

    2月2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的学生一大早便坐在教室,收看由校园电视台直播的《开学第一课》。课堂的主讲人是4位学生家长,他们生于不同年代、来自各行各业,以各自的经历和行业的变迁发展讲述了改革开放的故事,聊过去、看现在、望未来。家长戎爸爸是一位“70后”,1992年至今都在汽车行业工作,他向学生展示了上世纪我国生产的“红旗牌”汽车和“上海牌”汽车老照片,这两辆外形“奇怪”甚至已经停产的汽车,令学生感到好奇。由此展开,戎爸爸又讲到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新产品、新技术,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之后,另有3位家长分别介绍了新闻、医疗、国企三个行业的改革变迁……学校巧借家长资源,让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变化。

    我还参加过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举办的“开学第一课”:在历练中成长——奥运冠军徐莉佳对话实验学子。整个开学第一课分为3个环节:观摩VCR、对话访谈、互动提问赠书。简短的5分钟VCR观摩环节,让全场师生概括了解了徐莉佳的奥运冠军成长之路;在对话环节,徐莉佳回顾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讲述了自己顽强拼搏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过程,她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要勇敢追求梦想;在提问赠书环节,徐莉佳向学生普及了帆船运动的知识,为学生送上自己签名的作品《跟奥运冠军学帆船》。学生近距离接触奥运冠军,从奥运冠军的生活故事中加深了解了帆船运动的知识,感受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这些都是学校层面的大设计,以开阔的空间和舞台,为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认识打开一扇美好的“窗”。

    学科层面高屋建瓴,大格局激发人生追求

    从改进和优化日常的教学实践出发,我喜欢做一些探索。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上好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自然成了我的关注对象。

    我们一线教师怎样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课?新学期第一节课的视角和定位在哪里?每学年、每学期、每学段第一节课应当教给学生什么?教师一定要整体设计,从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的高度,让学生学得明白——清楚知道这一学年、这一学期、这一学段要往哪里走。只有教得明白、学得明白,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的质量。

    我曾经在听课时记下了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开学第一课”:

    课堂上,语文教师首先讲述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满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教师从这个故事启迪学生得出结论:一是相信自己,勇敢面对;二是养成习惯,重在坚持;三是注重方法,培养能力。进而,教师提出了“学好母语八大建议”: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常记诵、常看书刊做书虫、勤思多写善积累、基础知识早下手、语文笔记贵坚持、课本知识贯始终、热爱生活多留心。

    教师还与学生分享了名人的读书心得,并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时的摘抄、随笔要求:每人一本摘抄随笔本,每周做摘抄;摘抄每周至少600字;随笔每周至少600字;课堂笔记本课上随时记录。教师还向学生提出了本学期的读书要求:人手一本经典文学著作,班内交流阅读感想。

    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语文学习的美好梦想:语文是一个梦,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一个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纯真去守望的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更多基于某一高度的认识,揭示本班本学期语文学习的一个计划,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还有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一“开学第一课”中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数学教师首先告诉学生,在各门学科中,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从“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今后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四大维度,引领学生整体认识数学及学好高中数学。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教学的差异”四个方面认识初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差异。

    例如,就“思维习惯的差异”而言,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思维有局限,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并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也不能深刻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多元化和广泛性的特点,将会帮助学生全面、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就“学习习惯的差异”而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教师针对一些重难点反复讲解,各个击破;教师讲解细,类型齐全,学生只需记住概念、公式和例题类型,从而模仿解题,因而初中特点是“学习——模仿”;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题目难度加深,重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反复讲解,高一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高中特点是“学习——模仿——自主探究”。

    针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提出:准备笔记本、错题本各一个;对所学知识每天要进行系统总结;大胆思考,及时提问;重视错题,错不重犯。

    最后,教师由数学学习拓展到整个人生的认识:学会接受现实;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这节基于数学、聚焦数学,又从数学学习拓展到人生学习的数学课,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细想之,“开学第一课”实际上承载了学校教育及每位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顶层设计、整体布局、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的使命。作为教师,组织开展学科教学必须把动力放在定位格局上。

    因此,每位学科教师都应借助“开学第一课”学会学科布局,从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培养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在课程建设的思路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学程安排,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虹口区课程管理与指导中心)

中国教师报